“的哥”戴学明和他的“微笑储蓄罐”
■本报记者 王 薇 文/摄 郏静妮/制图 原载《今日黄岩》2014年12月8日第5版《人物》
冬天的傍晚总是来得特别快。每到下午三四点钟,天色已经开始暗沉,台州客运西站的门口也逐渐热闹起来,很多“的哥”会选择在这里等待、招揽顾客,以一定的价格将顾客送到椒江或路桥等地,当地人也称这种形式的的士为“回头的”。
如果你在这里乘过车,肯定也不难发现牌照为“浙J·T3033”的出租车也经常是其中等候的一辆,这是本期“黄岩好人榜”的主人公——“的哥”戴学明的车。每天下午三时左右,他会在这里等着与同为“的姐”的妻子戴水仙进行交接班——他负责晚班。紧接着他会带着乘客开往路桥,他说自己基本上每天开夜车前都会做一次这样的生意,相对于“椒江这条线”,“路桥线”他熟一些。
不过,戴学明的车似乎与其他车相比有那么一点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仔细一看,原来这辆车的副驾驶室前方放着一个小人形状的储蓄罐,黄色的小人儿打着粉色的小领结,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后面写着“一元爱心”、“黄岩慈善义工”……
姓名:戴学明
年龄:48岁
职业:出租车司机
他和妻子一起做好事
与戴学明约见的地方有点特殊,是在迎春社区的卫生服务站。记者赶到时他正在打点滴。“感冒了,本来约好的时间怕是来不及了,真是不好意思。”戴学明解释,话语中略带歉意。
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去年4月份加入黄岩区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成为了一名义工,工号为2228号。
说起加入慈善义工的缘由,戴学明说很偶然,“我记得是去年清明节前后呢,当时,我的一个姐姐找到了我,问我能不能在我的出租车上装个储蓄罐。当时挺纳闷的,装储蓄罐干嘛呢?一问才明白了。既然是做好事,为什么不做?”他说。
原来,戴学明的一个亲戚是一名“老”慈善义工了。一天她拿着黄色的储蓄罐找到了他。得知来意,戴学明满口答应了,他赶紧跑到黄岩慈善义工办公室办理了相关手续。
领到“一元爱心”储蓄罐的戴学明在储蓄罐底部贴上了双面胶,将它放在了计价器的上方,也就是副驾驶室的正前方。“这样一上车就能看见它。”他说。
2009年,戴学明和妻子戴水仙承包了一辆出租车,白天是妻子开车拉客,他就在家养精蓄锐。下午三四点钟时在台州客运西站附近进行一次交接班,他来开夜车。“白天是六点发车。夜班就下午四点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一两点钟吧。”他说,晚上开车比较累,妻子吃不消。
戴水仙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不是一名义工,但也很想成为一名义工,参加各种活动。“可是,白天五六点钟就要出去开车了,到了傍晚才回家,每天如此,实在是没时间。不过我也在尽自己所能,开车的时候也会向乘客们介绍。有些乘客很热心,会直接往储蓄罐里投硬币。”她说。
乘客“喂胖”“微笑储蓄罐”
乘客最多的捐过多少?”记者问。
“7元。”戴学明想了想说道。
那是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黄岩西客站上来了一个乘客说要包车去椒江耀达百货附近。“是位女士,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吧,坐在副驾驶室位置。”该女士上车后一眼便看到了放在前方的储蓄罐。
她问戴学明:“你是做义工的?”
“是啊。”他答。
“我以前也捐过几千元钱帮助过一个病人,我们都应该经常做好事,我支持你。”该女士说,自己身上没有硬币,能不能兑换5个硬币。
“因为储蓄罐口太小,纸币很难塞进去,她就拿出5元钱的纸币,向我兑换了5个硬币,再从自己身上拿出了仅存的2元硬币,一起塞了进去。”戴学明说,她是往这个储蓄罐捐钱最多的人。
往储蓄罐里捐钱的乘客很多,但也不少乘客提出过质疑。就在几天前,3名男子坐上了车。“师傅,你是义工吗?在出租车里捐钱你们自己会不会直接把钱拿走呢?”其中一个男子这样问。
戴学明一听,哭笑不得,他解释说:“你说的这样的亏心事我可不干。罐里的钱都是交给慈善义工协会的。”
他告诉记者,遇到这样的乘客还算好的,有些乘客的言语更不中听,可是自己也只能笑笑,毕竟愿不愿意捐钱是大家的权利,而自己已经尽了责任告诉对方捐款的去向。
“人家不信也没办法不是?”他说,不过大部分乘客还是很热心的。今年10月份,他带着沉甸甸的储蓄罐去了黄岩慈善义工办公室,一数,有427元。于是,他又拿了个新的储蓄罐,继续了他的爱心之旅。
“一元爱心”微公益
“戴学明是我们众多慈善义工中的一员。在去年10月份,我们开展了一次‘一元爱心微公益’活动,当时有一百多位义工登记领取了储蓄罐。”黄岩区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会长徐凤华告诉记者,戴学明是其中唯一一名出租车司机。
原来,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行列,去年,黄岩区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开展了一次“一元爱心”微公益活动,倡议大家每天省下一元钱,投入“一元爱心”罐里。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徐凤华说,戴学明的“一元爱心”储蓄罐是在今年10月份交回到义工分会的,罐里有427元。但这不是最早的,其实早在今年三四月份就陆续有人将储蓄罐送回到黄岩慈善义工办公室,进行慈善捐赠。
“我记得有个妈妈,她有两个孩子。当时进行认领时她拿走了两个储蓄罐,她说要带她的孩子们一起做慈善。就在今年,她直接送回了1000元。”徐凤华说,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元”爱心,,但是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数目。如果有100位义工与爱心人士,每人每天都献出自己的“一元”爱心,一年后这100颗爱心就变成了36500元善款,可以帮助36名贫困小学、初中学生解决他们一年的生活与学习费用;如果有1000位义工与爱心人士每天都献出自己的“一元”爱心,被帮助的贫困学生数量就会成10倍地增长。
据了解,“一元爱心”款将被列为黄岩慈善义工专项助学、助贫基金,每年定期公布领取捐赠罐者的名单、上交“一元爱心”善款者名单与数额,以及“一元爱心”基金的支出、去向等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