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14-1-25张家渡后山村之行 , d ?4"8_
上周六吃了群年夜饭,按理说本年度的驴行也该就此结束,可离过年还有一个周末,队里朋友总有闲不住的,说想走走张家渡的池曹村到后山村,再到上坪村的路线。想了就去呗,于是早早地将路线定下。 , d ?4"8_
接近年尾,参加活动的人毕竟少了许多,两车十三人,属小部队了。车至池曹,从小路上山。上山路不错,大多是石级路,只是一路向上,走得大伙大汗淋漓。今日出行不错,大晴天,能见度极好。站在山道上,仰望天空,蔚蓝蔚蓝的;极目远眺,远山近水苍翠的苍翠,斑斓的斑斓,尤其在一转角处,偶尔回首,见一抹阳光正披撒在远山那山巅之上,犹如给那山尖戴了顶金帽子;而那一层薄雾则漂浮在山谷间,宛若一来自银河的白色纱巾遗落于此间;再看那近在眼前的茅草,成片成片的生长着,彼此挤挤挨挨的,很是热闹。朋友在前头叫唤,问此景美不?美,太美了! , d ?4"8_
, d ?4"8_
村庄,展现在眼前的村庄挺大,村屋大多是依山而建,村前则是大片成梯田状的庄稼地,只是皆被荒废着,此村叫后山村,是我们此行中一个落脚点。路上遇到过一位村人,问后山村还有人住不?答说,没了,全都搬下来了。进村走过,果真没见一个人,真正是所谓的人去楼空。 , d ?4"8_
穿过村子,我们踏上一条竹林小路。看着横亘在脚下的一截截竹竿子,我说这是毛竹路了,同伴听闻,便说走上毛竹路,多半是条错路。不曾想,这话竟然是一语成畿。过溪,前头老驴说没路了,让我们后队的原地待命。几个老驴前去各个方向探路,山坡上满是被砍伐倒地的竹枝,再上面则是密密丛林,正待我们准备返身回转之际,密林处传来老驴吆喝之声,说是找到路径了。欣喜之外,赶紧跟上,堆满枯枝的山坡有点难行,竹枝易滑,有得小心翼翼,幸好这路不多,几分钟的事。上了矮坡,我们开始行进在山林中,脚下有路的影子。深冬时节,山道上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满地落叶,深褐色的、浅灰色、红色的、黄色的,再就是各色参半的叶子随地铺撒着,有丝缕状的,叶片状的,更有针叶状的,它们原本安安静静地躺在这大山的怀抱里,因为我们的到来,变得格外欢快,在我们脚下吱呀吱呀地唱着歌。越往上走,路迹渐渐没了,钻在密密丛林中有望不见尽头的感觉,为使大伙行走方便,前头老驴一个人挥着柴刀劈路,真够辛苦的。就这样,大伙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抓树枝,攀藤蔓,一直爬了四百米左右高,我们依旧深处在老林里,老驴指着对面山说,路在对面山上,可这山林实在太密,过不去了。若继续往上则是面长山头,还要爬四五百米的坡。时下已近中午,望着近在眼前的面对山路,大伙商量片刻,毅然决定按原路返回到后山村,到村里解决了中餐再说。 , d ?4"8_
, d ?4"8_
近一小时的原道返回对大伙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苦了一位头次参加活动的小姑娘,同伴们嘻笑小姑娘的父亲回家后该遭淘气了,这是此行中的一个小插曲。回到后山村,走在前面的朋友找好了落脚点,一个叫正楼的农家,只是农家主人不见在,我们是不请自来。农家还算干净,厨房稍稍洗洗就可以做饭了。此行的中饭是饺子,朋友们各自忙开,我则贪玩,见朋友还在拌馅,便跑到外面寻找可以入镜的画面,直到朋友呼唤,才回到农家一起包饺子。此次所包的饺子有点多,到最后吃得各个举手投降为止,中间我使坏,偷偷拿着相机拍下几位朋友吃饭时的模样,虽说是搞笑,却也是美好的记忆。
饭后,走回程之前,有朋友说此地时第一次来,值得纪念,来张合影吧。拍合影,大伙还是不忘搞笑一阵,快乐驴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