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13-12-28汛桥盖竹洞到尤溪于岙之行 @gSFvb bc
山村游,此周活动路线纠结了一番后,最终选定了走一条比较熟悉的路子,驴行嘛,重在锻炼,愉悦身心为主。 @gSFvb bc
@gSFvb bc
车至汛桥镇的下路坑村,我们在路边的盖竹寺门前开始 一天的徒步活动。上坡,前往盖竹洞的这道坡先给大伙一个下马威,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我们没走多久就给热得直冒汗,朋友们纷纷在山道上褪去多余的衣服,二十来分钟后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站点:盖竹洞天。盖竹洞天,位于盖竹山,洞因山得名,又因其地处洋岙村,本地人称之为洋岙洞,是道家的第十九洞天。 @gSFvb bc
@gSFvb bc
从盖竹洞出来, 我们便朝着一个目标走,那就是南蒋村。这段路队伍中没人走过,大伙儿都是带着去探索新路子的新鲜劲走,只是这一路挺长,我们走过好几个只见房子不见人的村子,又因为地处偏僻没了移动信号而打不开地图,所以走在路上,却不知自己身处何地。一直到了一处正在修建公路的岗头才遇上正在劳作的村人,问过路,答说我们的走向是往尤溪山舟,要走南蒋村,得转身往另一方向走。岔口,一条极其明显的山道一直通往山坳,心急的朋友先行走了下去,这时又得一村人指点,告诉我们得沿着公路前行,等到了那根电线杆处时能看见一条很宽敞的山路,往下走就可以了,于是大伙一阵吆喝之后继续赶路。山道弯弯,山道上的岔口更是多的让你难以辨清该何去何从。不过此行还算幸运,在以后的路上总能碰上一两个在劳作的村人。这不?正当我们不知所向时,看见田坎下有位阿姨在干活,迎面又来了位扛着锹的老人,赶忙问路,老人家指着就在我们边上的小路,让我们一直走下去。房子!可惜依旧是人去楼空的场景。 @gSFvb bc
@gSFvb bc
南蒋村,我是第一次来。以前曾听人说,南蒋是一个挺古旧的村子,一直想着去走访,但却一直没有兑现。当我们走进村子的时候,已是午时。村子里很多房子都濒临倒塌,或已成废墟的,房子跟房子相隔很近,村道狭窄而细长,走在其中感觉有种时光正在倒流的味道。灰白的砖墙,乌黑的瓦片,一两扇挂着早已生锈了的大锁的门扉,一两座仍是半闭半合的院落,一两盏布满了灰尘却依旧招摇在冬日阳光下的灯笼,它们和着路面两旁那青色的苍苔,无不为这个古老的村落写意一页拓在时光里的古朴和清幽。为赶下面路程,南蒋村,我们只能这样匆匆而过,没能真正走进。 @gSFvb bc
@gSFvb bc
自南蒋村出来,即将面对我们的又是一道近两百米左右的山坡,然后到达厂峰岗村。在那里,我们再次得遇好心的村人,为我们的解决了烧午饭的地方,那就是外垄的一座寺庙。寺庙不大,厨房有锅有碗,就是看上去不怎么卫生。但道地还不错,阳光普照。我们问村人借了口大锅,又讨了十来斤的萝卜,便开始忙活,刨芋头、洗萝卜、提水、捡柴火、打扫灶台、生火、切菜,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半小时过后,两大锅的芋头萝卜丝面被我们倒腾的只剩一脸盆的面汤,真是好味道哪! @gSFvb bc
@gSFvb bc
拍完集体照后,我们重新上路,下午得走厂峰岗-山舟-樟基-于岙的路段。此路段以前走过几次,路线比较长,以山村风貌为主。从厂峰岗到六青塘走的是机耕路,在六青塘水库的岔路口,我们拐进了右边之路,路过一个以为是六家山村的村子后转到了水库坝头,然后下坝头往对面山前行。这里,我心中一直暗中打鼓,担心领队带错了路,因为我们以前是沿水库左边的水泥公路到清堂村,再从清堂下山岭到山舟村的。但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此行的走法是条捷径,只是途中的村子是否是六家村呢?回来后的行踪轨迹地图上所标示的六家村离我们行走的轨迹相差很远。 @gSFvb bc
@gSFvb bc
山舟村,曾两次为山舟村归属哪个乡镇管辖而跟朋友打过赌 ,结果是一输一赢。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山舟是属汛桥镇的,结果在一次活动中经过山舟时才发现,原来它是属尤溪镇管辖的。从山舟到樟基再到于岙,走的全是古道。古道或穿于竹林中,或相傍于溪流之岸,或绕过村屋篱笆之外,或交错在田埂之间。因为是冬日,午后的阳光给人一种过于慵懒的感觉,它让山村、道路,以及整个山林都显得格外的静谧,而此时行走这种阳光下的我们,脚步是欢快的,内心是亮堂的,笑声更是爽朗的。
烟儿-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