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O3N &a O3N 淡黄的土墙,墨色瓦片,小时候生活在闽西,对土楼并不陌生,那时在闽西山区所见民居大都是这样的房子,我们称它为土房。
&a O3N 记得文革期间与父母下放农村曾见识过土房的建造;即用两片厚实的大木板做夹板,将搅拌好的泥放入其中,再上几个人站在泥中拿木棍用尽夯实……,这是上世纪
70年代初期的记忆了。
&a O3N 不过象永定土楼那样巨大的圆型土楼,即使在从前也是罕见的,大概只有永定一带才有。
&a O3N 自从那些过去眼中的“土房”被誉为“福建土楼”群,我就一直对它们情有独钟,每每看到那些昔日的旧土房,总会勾起我怀旧的情愫。
&a O3N 因为在记忆中有着抹不去的那山,那溪……,我们这一代人注定对远山有一种说不尽的情结。
&a O3N 今年国庆期间与一群
摄影朋友去永定看土楼,是我最想去的那种还没有开发的乡村土楼。
&a O3N 闽西山村,几乎一样有山有水,一到村庄,看到那山,那溪,我一下感到心旷神怡。
&a O3N 眼下正是秋收季节,田里稻穗飘香,看到已收割过稻田里残留的点点稻根,那些散落在田间捆绑成簇的一堆堆稻草,我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a O3N ……我曾挥汗开镰收割过,我也曾被稻草刮手捆绑过那些草簇。
&a O3N ……乡村小路,参天古树,潺潺溪流旁是风浸的石阶,只见阳光斑驳,一个
老人和一个小孩正走在石阶上,那画面勾勒出的是古朴,深遂人文地理,我被深深的感染着。
&a O3N 在那座古老的廊桥,聆听湍流小溪,见到一些头发花白,脸庞刻满岁月痕迹的老人坐在那闲聊,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远古的画面正掠过他们的身躯,传承,并向周围延伸着,廊桥无语,夕阳依旧!
&a O3N 最让我驻足还是那些构造各异,经年破损的土楼,那是我一直希望看到的原始风貌的土楼,当我真正走近它时,我似乎能听到它们在风中诉说着岁月沧桑!
&a O3N ……
&a O3N 现在经济发展了,许多农村人拆了旧土房,取代的新房基本千篇一律是那种火柴盒式构造的砖房,过去的土房剩下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有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山区还能看到昔日的风貌,我们因此仍得以看到过去的
风景,从中去感受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曾熟悉渐去了的东西。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向前推进,我们将会一点一点地失去这些东西,站在那些经年破损的土楼面前,我不着边际地想着;我们非得要失去这些?真是这样的话,今后我们再去哪里找寻我们曾经有过的人文地理,地理人文?
&a O3N 这就是历史变迁?!
&a O3N 那天清晨,我顺着溪流在乡村漫步,一层薄雾笼罩着大地,晨曦在树荫的遮掩中若隐若现,村里的宁静,美丽让我感到飘飘然,小时候曾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充满了我的记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当我再去回味那些往事,我竟是以这一种非常轻松的心情去遥想,在当时有过沉重感觉吗?我努力打开记忆的闸门……我分明感觉到了一颗青春年少的心我在胸中跳动,那刻时光倒流了,我又回到了从前!在那久去了的往事中,昔日的小山村留在我记忆里的只有美丽!我觉得很享受。
&a O3N 呵呵,过去的岁月即便是磨砺,也是生命的馈赠。
&a O3N &a O3N &a O3N &a O3N &a O3N &a O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