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N2/>]
潮济行·平水庙(一)
前些年几次来潮济,就曾听一些老人说起过平水庙,因没有能够直观地看到它,未曾注意。
最近两个月来,好几次在电脑屏幕上敲下“平水庙”三个字,却又总是没能继续下去,生怕还无法表现出潮济百姓心目中的圣庙来。
兴修水利特别是长潭水库建成之前,永宁江两岸区域水患无穷,橘乡百姓深受水灾之苦。有资料记载,历史上的黄岩,供奉禹王的庙宇相当普遍,应该与此有关。而潮济平水庙供奉的,就是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平水大王”——大禹。
平水庙到底建于何时?谁也说不上来。据林江森老人说,拆庙时看到过梁上有“光绪三年重修”字样,起码应该是四百年前的事吧。
昨天,坐在电脑前想要写《平水庙》,仍觉得心里有点发虚,于是又站起身来向潮济小学而去。在小学校前,先围着大樟树转,几人才可合抱的树身上有一块铭牌,上书“树龄300年”。
而据村里林江森、毕守法等几位老人的回忆,早年的平水庙,周围有九棵老樟树、还有一棵沙朴树环绕,沙朴树在庙的后面。这让人联想起,樟树是江南民间及寺庙喜种的传统风水树和景观树,古时即有“前樟后朴”之种植习俗。
《本草纲目》有解:“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我国自古以文章致仕居多,故中国古有“有樟必有才”之说,樟树是贤才之代称。此外,香樟具避邪、长寿、庇福及吉祥等寓意外,还具备慈祥、宽容、大度诸品德。
朴树,落叶长寿乔木,冬枯春发,生长缓慢。朴树有著质地粗糙且具痂鳞的树皮,而叶片摸起来也是粗粗、沙沙的,所以又叫做「沙朴。有人喻朴树“朴素,朴实,朴质,俭朴,诚朴,朴直,淳朴……它们仿佛从不同的角度告诉着人们,什么叫‘朴’。”质、素、淳、诚,都应是朴的守护神,朴是一切禀性的开始。一个人,不管你怎么折腾,怎么开始如何发达,最后还得归真,归到朴里来。也有人喻朴树“耐旱耐涝,抗风,抗污染力强、寿命长。它一生中,要求的少,奉献的多。它粗犷、朴实、厚道地拥抱着大地,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它吸收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净化着周边空气,并产生出大量氧气,是个天然的大氧吧。据说,舟山市六横村有块被村民用围墙保护着的三十多亩古沙朴树林,而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村民普遍健康长寿,现在90岁以上的老人有十多位,有一个103岁的老人还能站在小园凳上提“饭簸箕”。
借树寄厚望,栽树以庇荫。多出人才,健康长寿,是潮济先人对后人寄予的期望。可惜,这些参天的古树,自1958年始却被后人陆续砍伐,至今仅剩下一棵了。
大樟树旁边,就是潮济小学的办公室。从里面出来一位年长的老师,打过招呼并说明来意。这位老师姓应,几天前他刚看过报纸上我那篇《乌饭麻糍》,对我有点印象。他当即自我介绍:“我从小就在这个小学读书,当时小学就在这个庙里。”我大喜过望:“那应老师对平水庙一定很了解……”
应老师今年62岁,虽然很快就要退休了,但身体与精神都很好,绝不输于年轻人。他带着我沿当年平水庙的范围,比划着述说着,慢慢地就来到了学校围墙外的沚江亭入口处。
对着入口小路的西侧一块T形空地,应老师说过去这里有三棵大樟树抱团而长,而且是在一间老屋里。他指着正在沚江亭里的两位妇女:“喏,就是她们家的。”见有人说到那三棵樟树,这两位妇女转过身走了过来,连连点头称是,说那三棵樟树就在现在小桂花树的位置。我不禁问道:“这三棵古樟,是什么时候被砍的?”前方一位在家门口摆着小小摊子的阿婆转过脸来说:“文化大革命时砍的。”我目测了一下,它们离现存樟树约十几米。应老师说,那时候这一间长着三棵大樟树的T形房子里,有厨房、猪栏,还住着人,真正地是人与树共一室呢!
如今,这三棵古樟,不,是八棵古樟,还有一棵沙朴树,都只能在上年纪人们的记忆里去搜索了。
我仰起头来,凝望着屹立在潮济小学南端、唯一幸存的参天古樟:“你应该是平水庙与潮济小学唯一的全过程见证者,能告诉我更多关于它们的前世今生吗?”
yGN2/>]
yGN2/>]
这参天古樟,是平水庙前世今生的唯一见证者。
yGN2/>]
yGN2/>]
这一块T形空地,曾经有过人树共居一室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