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年
台州的“谢年”,分外闹热。谢年,最早进入印象的,是半夜三更或四、五更天,在睡梦中被窗外震天响的鞭炮声吵醒。所以,在我这个外来人的脑海里,留下了台州的“谢年”太扰邻的印记。
每年的春节邻近,总是听到许多这样相同的抱怨。
其实,不放鞭炮,一样能达到谢年的目的,讲究的是一个心意。我熟悉的几户人家,就没有燃放鞭炮。再说,过去那穷岁月,穷苦人家哪有买鞭炮的闲钱?想要凑齐谢年用的祭品,都很不容易。
谢年,有什么规矩,要哪些祭品呢?
根据本地朋友江有来的介绍,过去的谢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习俗,而且要赶在立春前进行,仪式还较“隆重”。具体的做法是:
人们把八仙桌抬出来,端端正正放在天井中央,桌角放两只烛台,桌子周围整齐地排列着十个酒杯和筷子。桌子中间摆放供盘,盘中盛上杀好的大公鸡,屁股上翘着几根长长的大鸡毛,看上去挺神气。一大块猪肋肉烧成半熟放在木盘里,肉盘里还放上一把刀,一条眼睛被蒙上红纸的大活鲤鱼也上了桌。有钱的人家还用了大猪头,那猪头嘴里衔着猪尾巴,寓示着有头有尾吉祥始终的意愿。其它盘里还供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大米、大豆、茶叶、果品、豆腐及用年糕粉捏成元宝、猪头、小白兔、小羊等栩栩如生的年糕块头祭品。
摆放好祭品后,首先点上三炷香和两根蜡烛,还斟上黄酒。点燃后的香,由一家之主对着大门虔诚地作揖叩拜并致欢迎词,感谢上苍过去一年对家里的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给家人更多的庇佑。然后全家人一起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佑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平安等等。
这祭品,根据各自的家境或理念不同,自然会有一些不一样。但基本上是雷同的,比如,八仙桌上按如下顺序放置:第一排香炉插上一对红蜡,第二排放5茶杯倒上热开水,第三排放5个酒杯倒上酒,第四排放5谷(黍、稷、菽、麦、稻)或可替代品(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第五排放中间放猪头、一刀肉、全鹅、土公鸡、一条鱼,第六排放年糕、豆腐、麻糍、馒头、糖果、饼干等年货,第七排放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准备好后,点燃5支青香,向东北请天地。
谢年的时间,大多是选择在五更时进行的,为的是夜晚宁静或涨潮之时图个吉利。有些大院里,几户人家一起摆案谢年很是热闹。
而我住在东禅巷时的几个邻居大妈,似乎是有特别的时辰,晚饭后就开始在天井里忙乎了,一切就绪后,几位大妈就立于供桌附近边等边闲聊。直到半夜后,我们一家老小进入梦乡酣睡时,窗外的天井里也就开始鞭炮声震天响了。那炸雷一般的响声,特别让两个在窗边睡觉的孩子受不了。
每年的十二月,特别是这个月的下半月,几乎每天夜里,城区里都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每天早上起来,家人总会说起昨夜又被吵醒几次了,或者是昨晚睡得那么死,竟然没被吵醒。
最近,我上街或走街窜巷时仔细观察,有不少人家在谢年时已经不再放那扰民的鞭炮。我心里想,这些人家真能体谅邻居,同时也有利于环保与安全,值得推广。城市要感谢这些人家,市民也会感谢这些人家。 (徐凤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