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山时面对太阳,太阳火辣辣的,多余的太阳。今天最高气温是二十度,冬天里的春天,没有一丝丝寒意。剥得只剩下棉衣衫,额角还是流汗,尽管还没有到挥汗如雨的程度,用手抹一下,手心都湿了。手心本身也是湿的。难受的是背部,这是全身保温工作做得最好的一块,发痒发热,跟着是流汗。发痒了,手还抓不着,这是难受。 &a O3N
还穿着棉毛衫做什么,行人中就是光着膀子上山的。光着膀子,说不上什么文明,但在山路上行走,也算是张扬个性吧。人生总有一些自己给自己设的绊,如要讲文明要讲礼貌之类。我的棉毛衫终究没有给剥掉,还继续在“孵”汗水。我想,这个热天就是剥了棉毛衫,汗水还是照流不误的。途中有路廊,进去坐过一会。离开了太阳,还能感觉出一点点冷意的。毕竟离春天还有点远。也不远了,路边的檫木已经开花,黄色的花蕾,报春了。 &a O3N
刚才用了“孵”字,本地“孵”是读“蒲”音。开春了,农民要育番薯苗,把番薯种块放在泥土中,泥土中覆盖上了尼龙薄膜,这个尼龙薄膜相当于现在大棚,能提高地温,把番薯苗给“孵”出来。番薯是杂粮,年少时常吃,吃得没了胃口,到现在看到这个东西还是泛酸。今天上午去超市,看到大米的价格是二元多一些,米价是这么的贱。种水稻可辛苦了,“孵”谷子是第一步。以前集体化,生产队就几人会“孵”谷种。分田单干了,每家每户就十几斤种子,怎么去“孵”,这是一个大问题。唉,集体也有集体的好处,多数人用不着动脑筋,听队长分派工作就好了。 &a O3N
少年时代生病,母亲会让吃几片药,让盖上被子蒙头大睡,给“孵”出汗来,病就好了。这个病应该是感冒之类,本身够热,盖上被子,热散发不出来,当然能“孵”出大汗来。这个药片似乎是阿丝匹林吧。现在到医院求医,治好感冒花费几百到上午都是可能的。以前治母亲的办法,估计是几分钱的花费。这种治感冒的方法不会是我母亲的专利。现在讲究的是科学,感冒了,要让多喝水,注意热量的散发,得防止温度高的热坏脑子。用“孵”的办法有热坏脑子的危险。看来人命是现在的金贵多了。到感冒季节,诊所打吊针的人都坐不下。 &a O3N
“孵”,百度词典解释是:鸟类伏在卵上(亦指用人工的方法),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雏鸟:孵化。孵育。孵小鸡。 &a O3N
现在农村孵小鸡已经绝迹。就是要养鸡,也是向行贩买几只鸡苗来。孵小鸡,一只老母鸡蹲一窝鸡蛋,不吃不喝十几天,用自己的体温孵化出一班小鸡来。行贩的鸡苗来自人工孵化,现在用的是电热,有恒温装置的,比老母鸡的功能要好得多。本地白水洋一带卖的“十四日”,其实是小鸡的死胎,小鸡不能出壳,死在壳中。喜欢吃“十四日”的人说味道很鲜。针对人们的胃口,有人专门孵化“十四日”,给人提供美味。白水洋的大雷山庄就有一道“十四日”。所谓“十四日”,是鸡蛋孵化了十四日,小鸡出不了壳,只能另谋他用。 &a O3N
&a O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