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岳母说没听到过他叫自己妻子的名字。有点贪玩,夜里回家迟了,没带钥匙,拿起门前的晾衣竹竿往内捅,捅醒妻了让给开门。阿弥陀佛,没给捅到孩子身上。这个例子并不能证明不叫妻子的名字,可能是住在岳母家,大声叫开门,怕影响邻居休息。不过另外一个例子是可以证明的,说有一次骑自行车去岳母家,妻子坐在后座,上坡当然俩人一起走,下坡时,也不问妻子是不是上来的,跨上就骑,到了岭脚,感觉不对劲,发现只是自己一个人,妻子给丢了。我看老公不叫妻子,当妻子也不愿大声呼叫丈夫的。俩人一辆自行车,年代有点久远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有点保守,不像现在的小年轻,没结婚就腻在一起,“老公老婆”地叫着。
夫妻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版的,之间需要交流,交流开始,总得有个称呼。传统的“夫唱妻随”,总得由夫来先唱。如上面所述,夫妻之间不叫名字,也不会用“相公”和“娘子”代,“亲爱的”和“达令”只是电影上能看到,夫妻之间多以“喂”相称。你“喂”了,他或她知道在叫她或他了,然后有接下来的内容。我总感觉是那个年代夫妻由他人介绍结婚,婚前缺少沟通,或者说是缺少花下月下的过程。不熟悉的俩个人,结成了连理,要补修沟通课程的。既然是夫妻了,慢慢从“喂”字开始嘛。不过农村里的老年夫妻,子孙满堂,可夫妻之间不相互叫名字的,有什么事,还是“喂”或者叫孩子他娘或孩子他爷的。夫妻之间相互叫名字不能算违犯什么忌违吧。
与人打招呼,或者有事求别人,没有称呼,只是个“喂”字,我们这里称“老婆叫”,这是一种不礼貌行为。尤其是求人办事,一个“喂”字,会可能让所求对象态度急转直下。以前大城市里,有人问路没有称呼,来个“喂”字,你想去东给指到西去,吃了自己不礼貌的亏。“大爷老奶奶”、“叔叔阿姨”和“大姐大哥”,要求人,得大胆地用上好称呼。不过现在的人不愿称老,叫“大姐大哥”比较有效。本想当“大姐”的你给叫成“阿姨”弄不好会让人烦。通用的还是“师傅”,客气一直加上“老”字,称“老师傅”。“小姐”应该禁用,“同志”应该慎用。到饭店吃饭,把服务员称为“小姐”,会让服务员一身不高兴,服务质量会下降。“小姐”,原来是这么高贵的词儿,就这么给糟蹋了。喜欢“同志”这词的该是上了年纪的。第五代亮相时,介绍班子成员,已经不称同志改称同事了。你要知道,现在网上的“同志”是同性恋者的代词。 称呼什么与社会地步有一定相关的。在单位里无足轻重,向来受人轻视的,一般会享受到“老婆叫”待遇的。我是个蹩脚教师,这方面有点体会,让领导“喂”来“喂”去只能说是正常,让小年轻“喂”来“喂”去只能说是无奈。还有不可理喻的小师傅,为了吃饭,只好让他们“喂”了。当然,单位里实权人物,人们见了,没有胆量去“喂”的,得“某长”或“某老”叫着,否则是吃不了兜着走。这个社会的人越来越势利呀。过不了几代的,这个国度中人的眼睛怕要移一移位置,都给长眼角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