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54阅读
  • 2回复

离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2-11-13

       “离际”,俚语,形容词,与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相近,也有咄咄逼人的意思。人之间难免有金钱关系,总有人把金钱看得比天下,不该得的也能找出各种理由占上一份,这人也太“离际”了。以前农村里常有兄弟因分家产而成为怨家的,这中间肯定有“离际”的人在。有人在银行存钱,中间夹着的假币被银行职员收走,这人跟银行职员吵起架来。银行职员是按规定办事,这个人吵架也太“离际”了。找各种理由吵架的人也给说成“离际”的。“离际”之人,会让他人敬而远之的。我在家里被指责为“离际”,这当然不是钱的事情,是说我做家务方面斤斤计较。给规定一个烧饭一个洗碗,我按规定办事却给套上了“离际”,冤呀。我被判为“离际”,让我想到“朱际”两字有话可说。

   “离际”两字该有出处的,或者是戏剧的人物,或者是古代人物,或者是本地一个“名人”。似乎本地没“离际”这么一个“名人”。我们这里常用“牛皋”来表示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刘秀”表示一个饿极的人。“牛皋”和“刘秀”都是形容词。“牛皋”是《说岳全传》的一个人物,民间流传比较广。以前农村里有人会讲《说岳全传》的故事。“刘秀抢饭”,有一出戏的,是光武帝刘秀落难时的不堪一幕。“离际”两字,“际”字是土音。也有人说成“离朱”,“朱”也是土音。网上试着查“离朱”,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传说人物的,是黄帝同时期的人。抄网上的:

   离朱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游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丢失了玄珠,黄帝就命离朱去寻找。因为他“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察针末于百步之外”。《山海经》《庄子》《孟子》《慎子》《准南子》以及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山海经》卷八.海外北经有“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庄子·骈指》篇,记庄子的师长让他学“儒家之礼、墨家之辨、师旷之琴、工垂之技,离朱之目”,离朱,与孔子、墨子并提。《孟子·离娄》篇首句“离娄之明”,离娄即是离朱。嵇康、李白的诗文,甚至日本文人的作品中,都有过“离朱之明”典故的引用。

   书读得太少,连“离朱之目”都不知,汗颜。该读书时读的都是毛主席语录,“离朱之目”是封资修的东西,不能读。有人怀念那个年代,说这才是真正的义务教育。这个教育是让人读一种书,把人的头脑彻底“红”化了,铁杆毛粉就是这一类人。读一种书的人,比文盲还要偏执。什么真正义务教育,错了,就几元的学费,还有不少人家拿不出来,与我同龄的人只读过几年书的人多着呢。说废话了,我是解释“离朱”两字。我们这里的“离朱”与传说中的“离朱”对不上号。我想“离朱之目”能明察秋毫,我们给意思转成了斤斤计较。明察秋毫的人是难讨人欢心的。网上提到马寅初、梁思成和黄万里堪称当代三“朱离”,可三人都是当时政府不待见的人,被批被斗,结局有点惨。       网上查斤斤计较时,有几句也给抄着:《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碎细小。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看来“斤斤”两字原来是褒义的,连上“计较”两字,转为贬义了。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11-13
一直以为离际是精明过头的意思。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斜阳

发帖
2080
蜂蜜
22547
威望
23
宣传贡献值
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11-13
这是你们那里的俗语,我学习了。
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会忘记.学会宽容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