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一次老家。有闲,与朋友一起踱到水边。村子两面临水一面靠山,还有一面是田地,以前风景还是不错的。溪水清澈,岸边是干净的溪滩。村民在溪中洗衣后就把衣物晒溪边的鹅卵石上,下午回来再收。太阳晒过的衣服有一股香味的。鹅卵石上没有一点污泥。在记得有二十几年前,还有城里的学生到此春游,他们玩玩水是肯定的事。
现在溪边已经没有成片的鹅卵石分布,即使有也是零星的几块陷在污泥之中。大规模的采砂,河床下降,潮水来是一片污水,上面漂浮着垃圾。潮水去两边尽是污泥,中间剩下是一条黄水沟。水早就不能游泳了,村民不用再怕小孩子私下到水里嬉水。看到水边系着一条小船,是捕鱼人用的。这样的水还能有鱼呀。村里还有几个捕鱼为生的人在,估计是在坚持吧。看集市里买的鱼越来越小,捕来的尽是鱼子鱼孙,捕鱼人做的是绝种生意。怀念以前的清水,水中的小鱼小虾。
碰到一位村民,还是他先叫我的。他从船上下来,我问船是你的吧。肯定的回答,说村里的船又多了起来,现在村里有挖砂机,运砂挣钱还是不错的。没有潮水,整条船搁在岩的泥涂上。开船得靠潮水。这个船在本地可称大船了,问有没有一百吨,答是一百五十吨。用船运砂,在本地有三四十年历史了。这些运砂船最远能开到椒江一带。最早的船是运载四五吨的木帆船,后来木帆船装上了柴油机,这个帆也不用。升级后是铁壳船,吨位逐渐增加。增加有限度的,毕竟是在上游,吨位大了容易搁浅。
边上有两张告示牌,一是严禁在水中游泳,这个告示内容有如脱裤子放屁,这种水怎么能游泳,多此一举。二是采砂的区域。这个采砂的区域是用红线划出。凭记忆,这个区域是原来的河流的位置。在河流中采砂,属于正常的事情。建筑要用砂,村里要用钱,村里把砂石资源来个招标,招标成功,有上百万,几百万元的收入。现在采砂是机械化的,用上了大型的挖砂机,能挖出十几米以下的砂。现在很难找到不采砂的河流。村民陪着我们一起看告示牌,说边上的河流改道了,水现在从我们这一边过,我们以前采砂的地方都成对面村庄的地盘。虽然是标在红线范围内的,也只是记忆中的土地了。
挖砂机挖得深,岸边的田地难免塌了。塌了的田地是无法恢复的。还有挖砂机的越界作业,直接到田土下面取砂,田地下面埋藏着优质的砂土,有着丰厚的非法利润在。能承包砂石资源的人肯定是非常之人,他们是吃这项饭的。按规矩行事,他们是赚不了多少钱的。每次承包,他们总会以标底拿。“鸡窝前搜蛐蟮”,这是村民对他们的评论。“鸡窝前搜蛐蟮”是蔑视的语言。村民接着说,村里这几年卖了这么多资源,有上千万的,用于集体建设的没几个钱,都让他们花了。他们吃的是子孙饭,子孙饭也没有几年好吃了。话语之中含着绝望的味道。以前好好的一个村庄,现在给弄得支离破碎的。 鸡往后扒,猪往前拱,它们为生存而奋斗着。鸡相比于人类,当然低级了许多,要刨食,没有什么讲究,管不了是不是在鸡窝前,刨出蛐蟮就是硬道理。蛐蟮就是蚯蚓。“鸡窝前搜蛐蟮”,借鸡比人,说是人短视,只顾眼前的利益。“鸡窝前搜蛐蟮”的人,到外面赚钱没有本事,只靠变卖些家当而生存。当然,他们认为自己是很有本事,能捞就好,人民币都是一样的,管他什么子孙后代。这块国土上,搞出鸡的屁全球第二,矿要挖尽,环境要破坏尽,道理大至一样,“鸡窝前搜蛐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