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新年伊始,中央歌剧院首次把法国著名歌剧《卡门》搬上中国舞台,轰动了北京。法国《世界报》发表文章说:“中国人用毛泽东的语言演唱的《卡门》,一月一日在北京首演获得了罕见的成功。”《费加罗报》评论称:“《卡门》在紫禁城获得了凯旋般的胜利。” wFsyD3
一九八三年,西班牙著名导演卡洛斯·绍拉的电影《卡门》,以剧中剧的形式,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卡门》的魅力。 wFsyD3
追根溯源,我们想到了梅里美的同名小说。 wFsyD3
众所周知,梅里美并不是一个高产作家,但是,几乎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精雕细刻之作。这部《卡门》就是作家经过十五年长期生活、知识和艺术积累精心构思的结晶。其中女主人公卡门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象最先在这部小说中呼之欲出。让人惊异的是,虽然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但从现今人们的行为心理及社会思潮中,我们仍能看到卡门这个人物的影子以及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卡门这个波西米亚女郎的形象魅力依然触动着很多人的心灵,并促使我们去思索。我想在这里,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wFsyD3
wFsyD3
善恶的标准 wFsyD3
wFsyD3
在书中,女主人公卡门个性鲜明而独立,作为社会和法律的“化外之民”,她身上具有某些邪恶的特点,是一朵由从邪恶土壤里开出的“恶之花”。但不可否认的是,梅里美的确赋予了她某些闪闪发光的东西。 wFsyD3
首先是她的外表。在第一次描写卡门的外貌时,作者写道:“她的每一缺点总有一个优点作为陪衬,而这个优点在对照之下,变得格外显著。”由此就可以见得,“她的美是一种奇特的、野性的美”,是一种充满矛盾的个性的美。 wFsyD3
其次是她的行为。她先是一言不合便用刀在女工脸上划了十字,然后又像一个魔鬼一样诱惑唐何赛,谎称是其同乡而让他放走了她,使这个年轻人毁掉了前程,坐了一个月的牢。然而她后来又骗过狱卒替他送了个藏有挫刀和金币的面包,以唆使与帮助他越狱。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像越狱这种行为,完全是卡门的方式,在这里,她以自己的处事方式去忖度唐何赛的处境,并积极地为他策划好越狱的情状,然后提供方便。但是,且不管她此举究竟会害了唐何赛,还是能帮助唐何赛,她却又的的确确为唐何赛做了这件事,并且真心希望他能逃脱监狱,立即重获自由。 wFsyD3
另外,她后来对于唐何赛的态度也是反复的。她最初并没有将唐何赛发展成同伙的想法,她甚至告诫过唐何赛不要接近她,以免带来祸害,但当唐何赛为她冲动而杀死了副官时,她便又干脆引诱唐何赛成为盗匪。 wFsyD3
纵观这一切,卡门的善恶,实在无法用所谓道德的标准去衡量。她野性十足又妩媚动人,她泼辣狠毒又聪明可爱。她看起来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但每每行事又遵循着她自己的内心准则。在这里,她的善恶标准是她自己的,而不是她周围那个虚伪、苍白的所谓文明社会的。 wFsyD3
wFsyD3
对爱情的态度 wFsyD3
wFsyD3
关于爱情,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但在卡门身上,却显得清楚分明。 wFsyD3
卡门这种对于爱情的态度的很难为传统女性所接受的。她的情夫多得无法选择。然而她为营救丈夫独眼龙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又让人不得不看到她对与她有婚姻关系的那么一个人的重视,尽管独眼龙并不爱她。对于唐何赛,她的态度则稍嫌暖昧。出于她对唐何赛的种种表现,我们很难判断她对于唐何赛,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如果有爱情,我们也很难界定她的爱是何种性质,何种程度。在与唐何赛的交往中,卡门似乎很清楚她将给唐何赛带来什么。她甚至在他们开始交欢分手时,就说:“听着,何塞,我还了你的债,我什么也不欠你的了。”但唐何塞很深地陷入错位的情爱之中了,他问什么时候能见到她,卡门严肃地说:“你知道,我的乖乖,你知道我有点爱你吗?但那是不能长久的,……你遇到了魔鬼,是的,魔鬼……”从她对唐何赛的这些语言中可以隐约看出,她知道自己与唐何赛是不合适的,她的爱只能到此为止。 wFsyD3
然而唐何塞却没有听懂并听从她的话,他要魔鬼卡门同他一起改变他们的生活,到一个他们永远不分开的地方生活。十分明显,唐何塞是在向卡门要求她不可能做的事。那时的卡门正像上紧了发条一般不知疲倦地追逐着新的爱情,因为她明确地知道,她对唐何塞的感情已经消逝在唐何塞对她的干涉与控制之中。 wFsyD3
卡门的行为方式就像她的美貌一样,鲜明绝决,卡门之于爱情的态度也如同比才的歌剧中唱道的,“爱情像一只野鸟”,飞来时就存在,飞走时就消逝,绝没有拖泥带水的时候。 wFsyD3
wFsyD3
女性的地位 wFsyD3
wFsyD3
《卡门》的开头有这样几句话:“女人既讨厌又有害:唯有两个时间讨人喜欢;一是新婚之夜;一是埋葬她们之时。”这段话是要人去想的。对女人的爱与恨在其中流露得十分显明。 wFsyD3
在很多美国影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电影场景:男女邂逅,彼此青睐,相邀对坐,细细交谈。好莱坞电影的规矩是:给漂亮女士以更多的镜头,不然,人们在观看时的兴奋度就会悄然降低。道理很简单,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男人看女人,女人看自己的世界。 wFsyD3
几千年的父权社会中,女性的从属地位不可逆转。男性的理智、施动和占有欲,促成了文明的发生也造成了文明的畸形。卡门生活的时代,正是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时代,资产阶级的革命热情已经熄火,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财富占有欲,就连女人和爱情也沦为商品,成了占有的对象。那显然是一个女性完全沦为弱势群体的时代。在男性世界的思维方式控制一切的状态下,人们常常用花朵来比喻女性,不同的女性是不同的花朵。按照这种说法,卡门这个人物显然是一朵美丽而有毒的罂粟花,假使人们不去招惹她,让她在野外的天然环境里自由生长,她应是非常天真烂熳,可爱可亲的,但是,很不幸她流落了在灯红酒绿的男权世界里。作为弱者的她,在这样一个不适于生存与绽放的土壤中,便不得不强化花果诱人的妖艳和毒性,以暴露和对付既要吸毒又要禁毒的法律和道德的虚伪。在小说中,卡门为了达到目的,运用各种手段,去与许多不同男人的周旋,成为他们的临时情妇,她卖弄风情,机灵泼辣,表面上看,她似乎已经掌控了男人,但实质上,她仍在为男人所玩弄所驱使。她所作的一切都为丈夫独眼龙所利用,而她却似乎混然不知地在为一个一块钱就可以将她买掉的男人尽心尽力。 wFsyD3
卡门被唐何赛杀死是一个必然,她并非死于爱情,而是死在男人对女人的独占欲里。 wFsyD3
一切为了自由 wFsyD3
wFsyD3
从两性关系的层面上讲,卡门是被男性的权威所杀死的,从女性自主意识的层面上讲,卡门应死于对自由的追求。 wFsyD3
说到这里便想起了裴多斐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用它来诠释卡门之死是十分贴切的。就像小说里说的那样,“对波希米亚人说来,自由就是一切,他们为了少坐一天牢,宁肯放火烧掉一座城市。”卡门对于自由的热爱与追求胜过了一切。她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在她发现唐何赛开始干涉她的生活时,她威协他说:“我不愿意给人家纠缠,尤其不要人家指挥我。我要的是自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得注意不要逼人太甚。如果我对你感到讨厌,我会找另一条好汉来对付你,就像你当初对付独眼龙一样。”在唐何赛举刀相逼时,她又坚定地说:“我再也不爱你了;而你却还在爱我,所以你才要杀我。我也可以再向你说些谎话;可是我现在不愿意这样做。我们俩之间一切都完了。作为我的罗姆,你有权利杀死你的罗密。但是卡门永远是自由的;她生为加里人,死为加里鬼。” wFsyD3
仅仅这两段对话,便足以看出卡门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多么热爱自由的心脏。她追求爱情,但一旦发现爱情使她沦为奴隶,便断然牺牲爱情;她热爱生命,但一旦发现生命失去了自由,便断然选择了死亡。 wFsyD3
在这里,我们发现,自由是那么值得一个人去舍弃一切而追求的最高目标,自由是梦,是理想,是切实解放的人性。 wFsyD3
真实的灵魂为自由而死。 wFsyD3
一切为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