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在绿道上走路。 VjB*{,
有朋友聊天。有说到街上的轿车过斑马线,遇行人通过,不减速反而加速。说在外国,有行人过马路,轿车远远就停下。我没有出过国,不知道。该是我起的话头,我说自己曾在绿道上骑自行车,行人结伴行走,甚至四人一排,不给别人留路。绿道总允许骑自行车,自行车与走路的人的地位该相当的。我说绿道上的事,他说马路上的事,风牛马不及呀。 VjB*{,
有一样是相似的,马路上轿车是老大,绿道上走路的人是老大。绿道上走路的人这么多,我也不能特殊,不骑自行车了,改为走路吧。只是家离绿道远,昨夜两两相加,走了三个小时的路。这不是一般的散步,属于暴走了。天温不怎么高,可流汗不止,肯定是满头大汗的。天天如果都这样走,或许真的能减去几斤的。 VjB*{,
说轿车的事。轿车,轿状的车子,或者当轿子用的车。坐轿的历史不远的,前朝肯定有人坐轿的。记得《围城》里有方鸿渐一干人去三闾大学上班,最后一段路是坐轿子。看起来坐轿子并不舒服,小说里有孙小姐坐轿子,脚冷透了,巴不得下轿走几步的。在一些民俗博物馆中,多有轿子的陈列。这种轿子多是新娘坐的。本地近年又兴起了轿子,这个轿子是放肯灰盒用的,得几个孝子抬着,给抬到坟地。 VjB*{,
轿子这个东西,电视和电影上是经常看到的。我们的电影和电视一直发扬和光大传统文化。轿子,该属于传统文化的。电影和电视上的官家坐的轿子,多威风呀。轿子二抬大轿,四抬大轿,八抬大轿,十六抬大轿区分,等等,抬轿的人越多,坐在轿子里的人越威风。似乎还有级别制的,抬轿子的人数有规定的,不能超越。你是什么样的级别,就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如果规定你只能坐八抬大轿,你坐了十六抬大轿,你死定了。 VjB*{,
官家的轿子前面还得有人举着牌子的,牌子上面的字是“肃静”和“回避”。怀疑前面还有敲锣的,让路上的百姓能及时远远闪开。有百姓慢了一步,或许让衙役们打个半死。这是冒犯官家的虎威。官家的轿子要经过,你当臭百姓的应该识大体。自古以来,官家都是老爷,百姓都是子民,只有子民为老爷让路。有冤情,拦轿告状的,相当于现在的“上访”吧,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没有见官家的面,早让衙役们打得抱头鼠窜。 VjB*{,
路上早就没了轿子,可人们的头脑中还有轿子意识的,西方来的小车,烧的是油,不用人抬,不用人推,给叫成轿车,轿子一样的车。坐在小车上,是享受坐轿的待遇。这个小车有规定的,什么样级别坐什么排量的小车。排量是什么,相当轿子的几人抬的。排量大的,在路上牛气冲气。排量小的,有如小丫头上路,躲躲闪闪的。单单坐小车还不够,上了某一级别的人,有警车开道的,有摩托车开道的。警车开道和摩托车开道,还是级别上有区别。这些警车和摩托车,相当衙役的“肃静”和“回避”吧。级别再往上,甚至可以封道,让你的一个车队独行。到了汽车时代,社会本质是没有变化,还是封建的一套。 VjB*{,
人是有理想的动物,当中国人的理想在以前把自己从二抬大轿变四四抬大轿,八抬大轿,甚至十六抬大轿,现在吧,理相应该是排量一点几,到二点几,到三点几,最远大理想是警车开道。都说“为人民服务”,人的头脑里多想着自己的屁股舒服。“一餐饭,一头牛;一辆车,一座楼”,该是现实社会的写照吧。“为人民服务”是给写人看的,为自己的嘴巴服务,为自己的屁股服务,这是真的。不过理想的东西不能无止境,如果都想着道路由我独人使用,天下要出乱子。“彼儿取而代之”,灾难只能是留给老百姓的。 VjB*{,
轿车现在不是官家的专用物,社会真的是发达了,百姓也用得起轿车了。坐上了轿车,人自然骄傲,难免学了一点官家习气。我开的是轿车,是马路之王,别人得为我让路嘛。整个社会都是弥漫着等级气味嘛。以前在市中心看到一幅标语,是“斑马线车让人”,今天经过,不见了。或许在文明城市评比中,把这个标语撤掉了。“斑马线车让人”,这都要提醒,不怎么文明吧。这个社会谁能文明得起呀。 VjB*{,
VjB*{,
VjB*{,
V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