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标题。“青淹”就是青饼,是掺了鼠曲草后做成的青色饼子,有股浓浓的清香。“酿”,读去声,音短而轻,本地指比较宽的叶子,如包粽子的箬叶,笋的壳,蒸“青淹”用的树叶。“青淹酿”就是蒸青饼时,防止青饼粘在蒸笼上而垫的树叶。叶片比较厚,有点油性。这个树叶不是随便摘的树叶,得采自叫槠树的叶子。“青淹酿”就是槠树叶。槠树的叶子,除了能防粘,还有独特的香味。有人家在烧猪肉,特意加几片槠树叶,说味道能好一些。 Yu?95qk tP
今天在水库边上与看沙场老人的聊天。这个老人说对面的“青淹酿”大,让我们去摘一些来。又说街上“青淹酿”是十五元一斤。十五元一斤,似乎是高价了,但家里做“青淹”,用不了几片 “青淹酿”,就是买也花不了几个钱。也有动心的,反正是闲着,自己亲手摘的有意义一些。去吧,汽车过去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看到几株槠树,上面的叶子稀稀拉拉,叶子也细小,要两片拼起来使用。树也是小树,只是手臂粗一些。似乎是有人采过一次了。来得总得采一些。简单些,折几个树枝,你们回去慢慢挑些大的叶子吧。 Yu?95qk tP
老家有小山的,但山上找不到象样的槠树。过清明节,总得用“青淹酿”。“青淹酿”总是一个问题。记得我的父亲有一次背来一株带叶的槠树,说是从远处的竹林里砍来的。这株槠树放在屋前,左邻右舍过来挑选,小中选大,摘了好几天的,解决了不少人家的“青淹酿”问题。我也给家里解决过“青淹酿”问题的。上学回来,特地绕到邻村边上的的一条山岭,爬上高高的槠树,采摘一些槠树叶来。槠树的叶子真大呀,一片能垫一个青团。青团比“青淹”大多了,里面包着炒好的馅料,有中号碗这么大。 Yu?95qk tP
上次驴行,我在采摘几片箬叶,拿回家让母亲当“青淹酿”用。箬叶是包粽子用的。箬叶够大了,当“青淹酿”不成问题。城里人有用箬叶当“青淹酿”的。驴友笑了,说蒸“青淹”,不用“青淹酿”,不能叫“青淹”,并让我去找“青淹酿”来。“青淹酿”这种东西,你刻意找时,并不一定能找到的。算了吧,将就着用,也做不了几只“青淹”的。现在“青淹”吃不了几只,吃多了胃会泛酸。家里也不做,每年到时候,母亲总会寄来一些。 Yu?95qk tP
早几天在饭店吃饭,看到点菜陈列的“青淹”和“青团”,下面标签是三元和五元。就这么一个“青淹”要三元钱,杀猪价呀。明码标价,愿打愿挨的事情。做“青淹”也方便的。现在的钱不值钱了。揉好粉团,包点豆沙或者红糖,放在“青饼印”里压压,再给敲出来就成。“青饼印”,青饼的模子。敲出来后给垫上一片“青淹酿”,排在蒸笼里。做好了,放在锅上蒸,一柱香的时间就能蒸熟。我只会跟着母亲做,用“青饼印”敲“青淹”,再给垫上“青淹酿”是我的活儿。清明前,或者回家陪母亲做“青淹”去。 Yu?95qk tP
百度百科的槠树条目: Yu?95qk tP
槠树别名苦栗,大叶橡树,有甜槠、苦槠之分,花期一般在5月。10月果成熟,为褐色坚果,上有细毛,可煮熟后食用,有苦味。槠树寿命非常长,树干高耸,枝叶茂密,四季常绿,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分布在长江沿线,号称标志长江南北地区的“分界树”。 Yu?95qk tP
坚果外表像板栗,里面含有淀粉,可以做“苦槠豆腐”,如果去掉硬壳,将果仁磨成浆,加热调成块状软糕,再加作料精煮,就是“苦槠糕”。 Yu?95qk tP
Yu?95qk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