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社会正在遭遇高油价的“阻击”,油价上涨很可能使一些消费者暂时打消买车的计划。这与欧美日进入汽车社会的低油价境遇形成鲜明反差。当初,美国进入汽车社会虽然时间较长,但却因为长期维持在每桶几美元至20多美元的低油价,使小汽车逐渐普及。
随着2008年那场油价狂飙的风波,高油价时代真真切切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油价上调后,许多经济条件许可准备买车的人,一想到居高不下的油价以及排成长龙的加油队伍,就会不寒而栗。许多人推迟买车,高油价拖慢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高油价时代的来临,给汽车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适应新的生存法则。通过大力发展节能的小排量经济型轿车,来降低成品油的消耗。让小轿车恢复它作为代步工具的基本功能。大力开发替代燃料,如乙醇汽油、电动汽车等等。大力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商用的混合动力汽车,尽快把成本降下来,让广大消费者都可以买得起用得起。鼓励发展节油效果十分显著的柴油动力车,摈弃对柴油汽车过时的错误理解。
老百姓买车,经济原因永远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油价问题是百姓无能为力的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买辆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用着不是十分揪心的车,是比较实际的做法。而这其中必须把握好两个方面要素:一是排量宜小。对于私家车主来说,1.6升以内的车型是足够用了。二是车身宜轻。在排量相等的情况下,车身越重,车辆也就显得越扎实和沉稳。但是随着低碳经济和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欧美系车也并不把车辆稳定性的提高,简单地放在增加车辆的自重上来,而是通过底盘、悬挂系统、新型材料来找解决方案。所以,哪怕是在过去烧油如水的美国,“高头大马”的车型也正在日益走下坡路,也不得不走轻量化的必由之路。面对油价不断上涨的大势所趋,牢骚是要发的,车也还是要买的。考虑到油老虎咄咄逼人的态势,为自己多留点经济方面的缓冲余地,才能较好地过渡到新能源车型普及的那一天。
今晚,最后一次去加上一箱7时代的油。但是,却不知如何去应对明天的8时代了。思来想去,唯有节约一途,别无他法了。不知朋友们,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