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最意味深长的字上:人。“人”字如何解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必须研究与深思的重要课题。 &a O3N
&a O3N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以从教30余年并纵览各家学说的经历,我认为,孩子成长的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最意味深长的字上:人。 &a O3N
&a O3N
“人”字如何解读,它所蕴指的涵义又是什么?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必须研究与深思的重要课题。 &a O3N
&a O3N
儿童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社会性发展,也可以称之为非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字。 &a O3N
&a O3N
左撇的认知发展,主要在孩子求学的过程中完成,而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个体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a O3N
&a O3N
然而,每一个孩子所接受的“学习”却未必相同、等值。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应侧重于“学会求知”中的“求”字,而不是“知”。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手段和一个机会或者过程,它重在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求”的方法、激发更深入去“求”的渴望,而不是知识掌握本身。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好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学。也因于此,从孩子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来看,最核心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 &a O3N
&a O3N
我不建议老师、家长,每天花大力气去死抠那些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而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那些可贵的“思考”和对问题与任务本身的“好奇心”。只有“思考”、“思考力”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a O3N
&a O3N
右捺的个性社会性发展,主要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而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人”。 &a O3N
&a O3N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习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在什么场合下才能做等一系列社会习俗和规则,社会的文明与价值观,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渗透在孩子的内心,让他们蜕变成一个“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无法在实验室完成,也无法凭借想象加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 O3N
&a O3N
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而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什么习惯、礼貌,什么爱心、孝心,什么合作,交往,长大了他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可怕的认识。事实上,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首先表现为社交技能不足。如,不会表达情感、需求,直接“起而动之”;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中,以破坏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道正常的求助手段与程序,直接“出手”或者“大喊大叫”“大发脾气”;在集体生活中没有“轮流”“等待”甚至“所有”的概念…… &a O3N
&a O3N
在我看来,教育中把握好这两点:教孩子学会思考、教孩子学会交往,就基本把住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a O3N
&a O3N
人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疤——疤就是成长的记号。当我们为孩子挡住了所有的困难挫折,也就挡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体验,挡住了孩子的未来成就。 &a O3N
&a O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