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六点出门,六点回家,黑进黑出,这个驴行有点辛苦。今天是出境游,进入了丽水市缙云县境内。说是缙云县境内,也只是有与仙居县的边界上。
今天驴行升级了,是坐私家车出门。私家车方便,一直到龙王殿停车起步。有驴友说,以前起步点在苍岭坑,车子给送进了十里,节省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可这十里路,路窄坡陡弯急,坐在上面是心悬着的。
题为仙缙古道,是按照岭头的石碑写的。这条古道人们多叫苍岭古道。古道全长有四十余里,从仙居的横溪通到缙云的壶镇。没有通车以前,这条岭相当于现在的省道线。说以前食盐水运到仙居皤滩,再由挑夫挑到内陆,苍岭是必过的。开玩笑,说今天我们应该体验一下挑夫生活,挑一担食盐过岭。有人回答,挑几十斤还能的。我可没走几步就流汗了,挑着东西走是没有能力的。
岭不是太高,四十多分钟就能登顶。岭头高八百米,可起步处已经是四百米了,高程只是四百来米。石级清晰,古道比较完整。宽处可双人并排行走。石级修的年代不分,看边上石壁刻字,最迟有清朝重修。多处石级有如水泥浇筑,细看是青石表面有部分风化。石级多是十几公分高,我们走起来还是容易,甚至感觉麻烦,可前人过时得肩挑手抬,就十几公分的高度,也是费尽了力气。
冬日的萧杀,路边的草都枯萎了,少了牵扯,人在古道上行走自如。有多处古道处于树阴之下,古道上黄叶满地的。如果春季来此,鸟语花香,该是个好风景。看路边的废弃物,古道还没有给冷落的。路上碰到几人,缙云人,说是到龙王殿拜老爷的。这个龙王殿名声在外呀。古道沿山坑缓缓而上,耳闻的是哗哗的流水声。有几处见到真面目,挂着长长的瀑布。瀑布下面多有深潭,这深潭是龙王们的住所。
水流不小,山高水长吧。水边挂着不少尼龙袋,这不大可能是游人所弃,上面该有大村子吧。出门前没有在网上做任何功课,对行程一无所知。驴头说岭头有南田村,大村子。到了岭头,看到有城门式建筑,上题“育英城”。城门对面的叫水龟山的小山头上建有庙宇和点将台,说与戚继兴抗倭相关。南田村地势相对平缓,可称头山平原。南田村有古街,该与古道相配的。古街冷落了,前面水泥路前立着街面屋,是村子的招牌。
以为到南田村就返回了,可驴头说还得走另一条古道。跟着吧,下坡又上坡,走到岩背村。中间有一段水泥路的,在水泥路上行走,损脚。岩背村与南田村可有十余里。称岩背村,是村前有千丈岩,村子高过千丈岩的。过千丈岩时看到下有小溪,石壁上题着“好溪原”。应该是“好溪源”吧。好溪,记得是瓯江上游,是丽水境内的主要河流。到了岩背村,该吃中饭了。找了个就餐的好地方——老人协会(祠堂)。与村民聊上几句,知道这是金姓人氏的聚居地,说整个村子都姓金的,没有杂姓。大村子,以前还办过初中的。初中,无非是戴帽中学,小学的初中部。现在当然连小学也没了。墙上的通知还是写着到学校集中。学校就是现在老人协会。
吃过中饭,该去爬古道。其实我们爬过一段了,就在千丈岩下面。古道称普通古道。还能分出普通和特殊呀。怪怪的,问村民,是不是以前也叫普通古道,给了肯定的回答。是不是山岭也叫普通山岭,没有问了。这条山岭也是通到仙居横溪。我以前只记得有苍岭古道,没听说过有普通古道。村民说,普通古道比苍岭古道近一些。在后面跟着。前面撤回了,说看到高高的山岗,不走了。不走再好,回吧。我们车子停在龙王殿,只能走回头路的。不走总是留下遗憾,驴头说上面的风景好着呢,胜过苍岭古道的。
从南田到岩背,看到的都是茭白田,问村民种不种粮食,说我们都种茭白。我装内行,问茭白是种一季的还是种两季的,说就种一季。就种一季,不是太闲了。反问太闲了有什么不好呀,天天睡着呗。我们这里菜场有缙云茭白卖,产地就是南田一带。生产的茭白是高山茭白,上市比平地迟上个把月,能卖上好价钱的。在南田村看到有水池,上面横着木条,该是浸茭白用的。问还有没有种菇的,说只剩一户了。
村民指路,让我们回程走山路,直插到南田村。山路总比水泥路好走。回程走得比较急,一个多小时就回到龙王殿。
过苍岭坑村,走了一段古街。同样,这条古街与古道也联系在一起的。苍岭坑村是戴氏人口的聚居地。祠堂建得不错,可铁将军挡门,进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