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报纸,看到了新安副刊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林徽因:尽可能多地生活》,作者是一位女性,叫陈思呈。因为文章是写林徽因的,而我对林徽因很有好感,看得就仔细了点,觉得句句在理,如晤君面。
文章写的不错,那么大的篇幅,始终围绕着女人该踏实地生活这个主题展开。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有才华的美女,能够做到踏实地更多地生活,我觉得很不简单。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闪光的女性,比如李清照,秋瑾,张爱玲之类,这些女性闪的是绿光,不是金光。
女人闪金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能够横跨感性和理性两种人生态度的人。她们不仅仅有着美好的感性,她们总会把脚踏在理性的土壤里,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所以,当林徽因处于极度痛苦中时,她选择了梁思成。我始终认为,徐志摩压根就不在林徽因的选择范围内,是徐志摩的浪漫和狂放,稍稍打动了情窦初开的少女而已。至于金岳霖,才是能让林徽因有所痛的根源。
林徽因一生干过很多事,不必赘述。倒是有一件她未完成的事,我觉得值得提一提。1940年,她随丈夫迁徙到四川宜宾的李庄,住在条件极其简陋的农家院舍,她遍阅二十四史,虽然目的是研究传统建筑,却也突发奇想,想写汉武帝,可她还是没有写成,这一年,她不到四十岁,大概在37-----39岁之间。我感兴趣的是她为什么没有完成,瞎猜了一下,除了她当时的肺病使得身体不舒服外,最大的原因是她无法简单地从感性上去认识汉武帝,或者无法简单地从理性上揣摩汉武帝。她的想法是正确的。
之所以提这件事,是想说明一点:汉武帝,已经不是一个闪着生活金光的人能够认识的了,也就是说,此时的林徽因,处在人生态度的转折时期,如果说以前的岁月还是 感性和理性交织的话,那么,现在的她,开始偏向生活的航道。
林徽因是个好女人,所以她闪的是金光,无论时光如何飞逝,都会被人们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