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一九八九年之前,随着城市改革大潮的推进,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上的一些人士相继出版了很多书,比如,《山坳上的中国》、《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思考》和《谁来承包中国?》,等等。这些书在八九年六四以后,被列为禁书,不许看了。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正是他们关心和担忧的问题。这个时间差,至少在十年以上。
高考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日渐明晰。社会上对改革高考的呼声,也仅仅处在探讨阶段,看不出有真的动作出台。即便是出台了教育的中长期规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摆摆样子。然而,百姓等不及了,他们以实际行动,向高考说拜拜。据媒体的数字,今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为933万,较08年减少了128万。
这128万人是怎么回事呢?有一部分出国了,有一部分放弃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自然减员。在出国的人员中,有数字说是28万,这数字肯定不准,姑且以它为参考吧。出国参加洋高考的学生,除了他们有条件外,外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恐怕是吸引他们的因素。
有多少学生放弃了高考,不知道。他们放弃的原因,大部分还是经济原因,也不排除对我们的高校教育不满意。在一般院校里,教材老化,空洞,学不致用,是关键。上大学致贫,毕业了仅仅是有了一张文凭,还不如学点技术早点就业来得实际。我就是这样的观点。
改革高考,是共识,问题在谁来改革。百姓在推动,政府却无动,是不协调的。
改革高考的难点,在于它不单单是考试形式的问题,它牵涉到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假如没有基础的改革,高考改革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我们改革的实践证明,我们不会处理系统工程,只会小打小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
中国有句老话,叫圣人不出,大盗不已。在民智未开的年代,我们向往着彼得大帝、向往着明治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