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18阅读
  • 2回复

名言就是名人之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6-02
在报纸上,看到了王功权的妻子(第二任妻子)写的微博。微博是什么东西,我还不清楚,感觉像是短信。她在微博里说,王功权写的《私奔之歌》,其中一句“总是春心对风语”,其实是王功权20年前写给她的一首歌词的歌名。

哦,这句话原来在20年前就说了啊,我还以为是王功权现在写的呢。这让我想起了名言。要想使你的言论成为名言,关键点不在于你说的话是多么的精准,多么的深远,多么的优美,而在于你是不是名人。换言之,名人是子宫,名言是胎儿,没有子宫,就不会有胎儿。

我们在学生时代,或多或少地都背诵过名人名言,希望在写作时能为文章增色添彩,却从来没有想过名言是怎么出炉的,全盘吸收,囫囵吞枣。八十年初,那时候的口号是“振兴中华”,于是,诸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成了挂在嘴巴上的常用名言,写作文用它,写入团申请书用它。

前者大家比较熟悉,但出处好像不一,有说是周在沈阳读书时说的,有说是在南开读书时说的,周本人生前也没出来澄清。但我想,一个12岁的孩子,即使说了这样的话,也多没实际意义,只是后来他成了总理,善事者撰而颂之而已。后者,大家更熟悉,谁没背过《岳阳楼记》啊,然而,我在与范仲淹同时代、同家乡的一个人的笔记里看到,说范仲淹这句话早在他14岁时,就说过。当时他还是毛头小子,谁也没看重,只是后来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再次写出来,大家才觉得了不起。

可见,名言原本不是名人之言。那我什么又说是名人之言呢?岂不是自相矛盾!

这就牵涉到国人的盲目崇拜情结和名人的厚脸皮了。一方面是盲目,一方面是皮厚,两者一交汇,铸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

有说英雄不论出处。这话对不对,我说不全对。不论出处,在于肯定人家的成绩,不唯出身论;论出处,在于冷静看待,克服盲目,不一言毁人,也不一言誉人。像汪精卫,他也有名言,什么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多豪迈啊。事实上,他也是那么做的,值得我们钦佩。然而,现在他好像消失在国人的视线里了,成了一粒尘埃。

我们要重视名人名言,却万万不能忽视它的阶段性!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6-02
也有些是傍上名人而成为名言的.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6-03
回 1楼(且行且乐) 的帖子
我看过一些学生考试写的作文,里面引用的名言,多是现代作家说的,虚妄的很。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