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毕,和上次说到的老徐,都在同一条街上做餐饮生意。老徐是卖小吃,老毕呢,是开一家小饭馆,只卖炒菜,不卖早点。这条街道,因为附近有很多学校和画室,一天到晚生意都很好。老毕的家就在这条街道旁边。90年代买人家的院子,然后自己翻盖了四层楼房,每层有20多间房子,除了自己住的外,其余都出租给学生。
老毕房子盖好后,简单装修一下,因为他买我的材料,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加上住的不远,变熟悉了。
老毕长我一岁,老家在一个镇上。其父是在镇上开饭店的,他没读几年书就不上学了,帮着饭店做杂活。父亲对他很严厉,他怕父亲。20岁出头,结婚了,老婆大他两岁。婚后,父亲和他分家,不让他在饭店里干。没法子,留下刚出生的孩子给岳母照看,他们夫妻二人到武汉卖菜。
在武汉的日子,是老毕夫妻最艰苦的时候。早上3、4点钟要出去批发蔬菜,晚上回到出租屋,睡水泥地板。武汉的冬天特别冷,在一次生煤炉取暖时,两人煤气中毒,幸亏老毕要起早及时发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老毕夫妇怀上了小孩。快临产时,两口子回到了老家,不久,生下一女孩。女孩后来上学学习不好,老毕夫妇更加内疚,说是孩子也可能中毒了,所以,两口子背后对我说,这家产以后都留给女儿。
老婆生产在家,老毕骑着自行车去蚌埠贩卖生姜,一次驮三麻袋,来回400公里。老毕家乡是生姜产地,所产生姜看着很肥胖,我们叫做胖姜,这种姜味道差些,不如瘦姜,所以,去了几次蚌埠,利钱不大,加上确实累人,就不干了。
勤快人在家里呆不住的,稍后,老毕自己去南京炸油条。由于水和温度的原因,老毕炸油条的技术在南京不好使,改行做零工。此时,他老婆来阜阳学着做“朝鲜风味”凉拌菜,生意很好。于是,捎信叫老毕回来。这是1989年。
老毕回来后,因为他会做卤菜,就开始卖卤菜,两口子在一起各卖各的,一荤一素,生意特别好。可能是温饱思淫欲,他们又生了一个男孩。
有钱后的老毕夫妇,在待人接物、穿着打扮上,开始讲究起来,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能干和勤快。他们夫妇俩,老毕是没有主见的,一切都是他老婆当家。有时,老毕正说着一个事情,他老婆咳嗽一声,或者瞪他一眼,老毕立马就停止。上天很公平的,就是这样的安排。
老毕的老婆,是个心高而要强的女人,当年她之所以嫁给老毕,是因为她前男友仗着自己是镇上的人,嫌她是乡下人,她发誓一定要找个镇上的丈夫,尽管她当年看不上老毕,老毕年龄又小,还是嫁了。
在老毕的饭店里,我向老毕学习炒菜。他还真当师傅了,叫我先学习切土豆丝,一切就是一篮子。我明白,这是有道理的。
老毕的两个儿子,都是重点大学毕业,一个在合肥一个在西安。特别是他的小儿子,上学的费用都是自己挣的,结余的钱还寄给哥哥。小儿子在上高中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老毕夫妇很是忧愁,让我帮他们和小儿子谈谈。我喜欢那小儿子,小儿子也喜欢我,我们谈话很轻松。我问他为什么要谈对象?他说,现在也不是谈,就好像一棵苹果树,你不先围起来,树上的苹果就会被别人摘掉,我现在是先围起来。我听了哈哈大笑,问他,就一棵苹果树吗?你是标准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啊,外面还有比苹果更好吃的果子呢,还有,你怎么知道这棵树将来成熟的苹果是好吃的呢?这小子特别聪明,眨巴眨巴眼,想了想,说,有道理。于是,很干脆地断了与那女孩的关系。
如今的老毕,一心都在他的女儿上,叫我操点心,帮她找个婆家。可能是年龄的原因,一直没发现合适的男孩子,感觉欠老毕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