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D 摄影:秋绪
b$%W<D b$%W<D 小城无处不飘香
b$%W<D b$%W<D 清晨,打开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突然一股幽香钻入鼻翼,我不由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呀,是桂花的香味,桂花又开了!突然,有刹那间的惊喜和感动,为入秋后一直切切等待她的心情,为独爱她明媚却又平凡的情怀,也为曾经拥有的记忆……
b$%W<D b$%W<D 桂花开放的时节,便是小城最美的季节。街道旁,院落里,树丛间,无不闪现着桂花的身影。其实,何须用眼看呢,闭上眼也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只因,只因桂花的香芬无处不在,如影随行……
b$%W<D b$%W<D 走在路上,仿佛置身于香海中,令人神清气爽,步履也变得轻快起来。和熟悉的阿伯打着招呼,他微笑的脸上盛开着岁月的花。想起阿婆的桂花糕,远近闻名,看来很快又可以品尝了,怕是还要排队等候呢。可惜,擅长桂花酿的王大婶去了国外,听说是她儿子接去享清福了,惹得喜欢喝桂花酿的张大爷一帮酒友很是失落了一番,只能一边就着花生,一边喝着桂花茶找乐了。小城人在桂花的世界里,不张扬,不奢华,却有滋有味地生活着。
b$%W<D b$%W<D 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大院,看着熟悉的一树树桂花,挤挤挨挨,却又满心喜悦地绽放着属于她们的独特风姿。那个站在窗前、树下赏不够、闻不够的女子,无意成了别人的
风景,装饰了别人的梦,只是属于她的梦,早已香消云散。
b$%W<D b$%W<D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在《鹧鸪天》咏桂的词句,想来,易安该是桂的知己了,只有懂桂的人才会发出“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样的感叹,桂我两相映,不以形色取胜,却以幽香远播,这不正是尘士中高才隐士的自我写照么?而易安正是这样的女子呀,温婉,清雅,在流年里独自芬芳……
b$%W<D b$%W<D 其实,像桂花一样的女子,何止易安呢。
b$%W<D b$%W<D 邱心如,这位出生于淮安城内羔皮巷一家清贫书香门第的女子,自幼饱读诗书,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深厚的文学功底,未出嫁前就开始了《笔生花》的创作。在她十九岁嫁为人妇后,因生活清苦,无暇写作。后丈夫离世,爱子夭折,兄长病逝,便回娘家设帐授徒,赡养老母,重又拾笔开始创作。前后历时近30载,终于在咸丰初年,完成了《笔生花》这部共8卷32回近120万字的宏篇巨著。这也是继《天雨花》、《再生缘》之后,又一部出自女作家之手的长篇弹词。邱心如,这桂花一样的女子,在小城的繁花中增添了一朵恬淡、清幽的花。
b$%W<D b$%W<D 儿时问妈妈,为什么月季花、荷花这些花朵开得比桂花还大,却没有桂花香呢?“因为这些花都是一朵一朵地开,不像桂花齐心,一开就是一树,所以这些花的香怎么也比不过桂花的香啊!” 妈妈捏了捏我的鼻子说。如今,女儿也会好奇地问我同一个问题,而我也会重复着妈妈曾经的话语。爱,让我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爱,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b$%W<D b$%W<D 也许,当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时,桂花会随风飘落,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花开总有花谢时,桂花谢了,可余香还在。只等来年秋风起,她又会与小城人上演一场秋的恋歌。不是么?
b$%W<D b$%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