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38阅读
  • 1回复

说一个淮安名菜—平桥豆腐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思融
 
发帖
15
蜂蜜
577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09-03
我生长在淮安(原来清江市),从小喜爱淮扬菜肴,多次到原淮安县(现淮安市楚州区)游玩时,经常去吃平桥豆腐,最早时,一碗平桥豆腐仅2元,因为淮安的豆腐很好吃,大家也都喜欢吃淮安的豆制品,后来才知道这道平桥豆腐菜是淮扬的名菜,有一次路过淮安的平桥镇,听那里的人给我们讲起这道菜的典故。
   乾隆与平桥豆腐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今天的淮安市平桥镇。当地有个大地主林百万,为了讨好皇帝,加封受赏,便在山阳县城至平桥镇的四十多里路上,张灯结彩,地铺罗缎,把乾隆圣驾接到家里。皇上到家后,他一边泡仙鹤茶,一边令厨师用鲫鱼脑子加老母鸡原汁汤烩豆腐给皇上吃。

  林百万满脸堆笑,亲自把鱼脑豆腐端上桌来,顿时满屋鲜香扑鼻。乾隆边吃边品味,感到十分可口,别有风味,内心非常满意,高兴地问林百万:爱卿,这叫什么菜呀?林百万为讨皇上欢心,笑着回答说:此菜叫鲫鱼脑烩豆腐。

  乾隆皇帝越吃越高兴,追问道:这菜你家常吃吗?百万听后,随口笑道:启奏万岁,这是下官家常便菜。

  乾隆皇帝听了一楞,心想:我堂堂一国之主也未顿顿吃这鲫鱼脑子烩豆腐这样的美菜。他信口说道:爱卿,象你这么大家业,就是海枯石烂,也穷不了你林百万。

  贪心不足的林百万,他为进一步讨皇帝赏赐加封,忙把儿子报来请皇赐个名字,乾隆内心暗自高兴。于是说道:我封他名叫林子完。林百万也未听清乾隆加封他儿子什么,扑通跪倒在地上,直磕响头。满口感恩道:吾主万岁!万万岁!

  乾隆皇帝走后,独具一格别有风味的平桥豆腐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林百万的家业传到儿子林子完手里时,林家的家产已经大得不得了。

  有一天吃饭,林子完得意地对伙计夸口说:淮北谁比我富有,驴驮钥匙车装锁。

  伙计们见他这样得意忘形夸海口,一个伙计气愤地脱口顶撞他道:你家业再大,也经不起三场人命三把火。

  林子完火冒三丈,一甩碗,正砸在这个伙计的太阳穴上,一下子把那个伙计砸死了。穷弟兄们气愤已极,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拖到官府去打官司。由于林家太狂妄,官府也很嫉恨他家,加之有穷兄弟们的压力,林家的官司打败了,先后花了不少银钱。

  没过几天,林子完骑着毛驴下乡民收租,那年因水旱虫灾,田里颗粒无收,佃户无法交祖,两下争吵起来。林子完接连打死了两个佃户。穷兄弟们群起造了他的反,又把他拖到官府。官府在大伙儿的压力之下,他家的官司又打败了,又花掉了许多金钱。这时家产已花去了大半。此时,林家接连又失了三把天火,把剩余的家产烧个精光。

  你现在再到平桥镇去,再也找不到一个姓林的子孙后代。只留下一个林家码头和独具一格的平桥豆腐。

   平桥豆腐的特点:平桥豆腐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在夏季食用功效更显著,许多中外顾客在当地品尝这道历史名菜后,对其滋味之鲜美,均赞不绝口。肉质细嫩,清香爽滑,口味鲜咸。豆腐鲜嫩油润,汤汁醇厚,油封汤面,入口滚烫。
  

平桥豆腐

  原 料: 豆腐(南) 300克。

  海参(水浸) 50克 虾米 25克 鸡胸脯肉 50克 蘑菇(鲜蘑) 25克 干贝 25克 青蒜 15克。

  大葱 15克 姜 10克 料酒 20克 盐 10克 味精 3克 淀粉(玉米) 25克香油 15克 各适量。

  特 色: 豆腐片洁白细嫩,辅以鸡汁海鲜,味美汤浓,深受食者喜爱。

  操 作:

  1.将整块豆腐放入冷水锅中煮至微沸;

  2.以去除豆腥黄浆水,捞出后片成雀舌形,放入热鸡汤中,反复套过两次;

  3.鸡脯肉、蘑菇、海参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

  4.虾米洗净,用温水泡透;

  5.干贝洗净,去除老筋,入碗内;

  6.加葱姜、绍酒、水,上笼蒸透取出;

  7.炒锅上火烧热,放油,投入配料、高汤、干贝汁、烧沸;

  8.将豆腐捞入锅中,加精盐、绍酒、味、精,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

  9.撤上青蒜末即成。

  小贴士:

  平桥豆腐的烩制十分考究:先选择盐卤点浆的细嫩豆腐放在冷水锅里煮透,取出后略微压一压,去掉水分,再切成瓜子大小的薄薄碎片,然后浸放在清水中备用。烩制时,将鸡汤或肉汤放入锅内,佐以猪油、葱姜、鲫鱼脑、蟹黄等配料,煮沸后,将豆腐片、熟肉丁、虾米等放进汤内,再煮沸,加以适量豆粉和少许味精便可食用了。如放点小磨麻油、胡椒粉之类,其味道更加香美。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9-03
看着就好吃呢!还长了见识,谢谢思融。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