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36阅读
  • 3回复

热门“绿坝”   乱谈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
蜂蜜
555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6-19
热门“绿坝”   乱谈教育 

  ——为人父母者,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绿坝”在互连网上成为最近的一个热门,对于这个软件,我不做什么评价,因为无论它好或者不好,我都不会选择使用。我只想通过“绿坝”现象,谈谈我对中国教育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中国的教育很糟糕,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很糟糕,糟糕到超出你的想象,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1,中国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普遍是失职的,家庭教育普遍都比较失败。这个失职,并不是责任角色的缺失(相信很多家长都对子女教育投入很多心血),而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缺失,他们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这个现象源于我自己的观察和总结,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认为放在当下的中国,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2,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所以,对于学校的老师们来说,先不讲他们在课堂上所教内容的利弊,光谈他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这种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无疑远远超出了他们本应履行的职责范围,当然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样也是失职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现在回头去看,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有多少是得益于家庭环境,有多少是得益于学校教育?在我看来,对一个人影响更深远的,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在家庭教育中,童年教育的影响更加深远(推荐看看美剧《犯罪心理》),所以有句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假如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尝试选择、承担,再选择、再承担以使得自己的选择权不断扩大和承担能力不断增强的一个过程,那么很多时候,父母代替孩子做选择,代替孩子承担选择的后果。这些代替,无疑会减弱孩子自我选择和自我担当的能力,实际上就是父母对孩子人生的一种剥夺。这种剥夺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大家已经见怪不怪,而恰恰也是这些剥夺,都会在爱的名义下进行。我觉得没有什么剥夺比这种剥夺来的更隐蔽,更冠冕堂皇。“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句话委实是千百年来人类最大的谎言之一。我在这里弱弱的问一句,“又有多少孩子不恨自己的父母?” 

  一个孩子来到世上,这一点他是没有选择权的。在中国这个具有弑子传统的国度,让一个孩子来到世上,本身就是一个罪过。但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无条件的去爱护他们,我有时候会想,这难道仅仅是动物的一种天性和本能吗?或者把时间往回退二三十年,回到我们的婴儿时代,我们的父母应该也是这样爱护我们的,这种被父母当宝贝一般呵护的感觉,我们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忆,但是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会无意识的把这种记忆释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这仅仅是爱的冲动而已,除了冲动之外,如何去爱一个孩子,就涉及到爱的能力,而这种爱的能力是需要习得的。据我观察,在我们父母这一年龄段的中年人,这种爱的能力,他们是欠缺的;而这种欠缺,它会以一种家庭传统的模式留传下去,所以,同样的,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这种爱的能力同样是欠缺的。就是因为这种能力的欠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使得我们过多的去寻求外界的一种帮助,或者说是依靠。这就是我文章开头提到的家长失职和老师失职的深层原因。 

  那么如何去打破这样一个死结?让我们的后代,不要再徇了我们的老路去走。这种爱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后天是可以补习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语)。从我们能意识到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代教育理念中吸收有益的养分,担当起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不要推给学校,同样也不需要工信部的专家们给我们做主,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没有谁,会比我们自己更清楚应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文章最后,说点题外话,是关于台州博客的太佬老陈的。“不要对政府做什么东西都要作“泛政治化”强解和批判”,老陈在为工信部的同僚们叫屈,我觉得他的屈叫的是对的。在当下的国情下,对政府行为都做“泛政治化”强解和批判,难免有阴谋论的嫌疑,同样也是对公仆的一种拔高。在我看来,所谓的“绿坝”和4000万人民币,无非又是一次权力和资本共谋的大餐而已,我的这一个论断,是有现实背景和依据可以获得支撑和佐证的。 “绿坝”和工信部,“大家只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 关于这一点,老陈应该不会有异议吧。
离线斜阳

发帖
2080
蜂蜜
22547
威望
23
宣传贡献值
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6-19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沿袭至今,要说改变谈何容易。孩子的思维受到家长的限制,就连可怜的最后一次选择,职业都要听从父母的,别说是儿童了。虽然孩子被娇生惯养,但发展还是要局限在长辈的条条框框里。
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会忘记.学会宽容
离线风情万种
发帖
93
蜂蜜
575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7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6-23
一句话,写的不错.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8-26
很有启发意义的一篇文章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