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09阅读
  • 5回复

心情故事之五:我的家乡我的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柠檬
 

发帖
123
蜂蜜
8088
威望
48
宣传贡献值
14
交易币
0
好评度
13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4-01
               多年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戴昭铭先生,盯着正热火朝天的旧城改造场面惊讶万分,连连惋惜“怎么会变成这样?”当年的我对家乡并不了解,也没什么感觉,问他何以讶然,上次来黄可是何时。他一脸陶醉地描绘四十多年前第一次来黄岩的情形:九曲回环、四通八达的河流,林立的小桥,河道里穿梭忙碌的船儿,光滑曲折的石板路,散落于巷子中的四合院,临河的木房子、石头房子,或是白墙黛瓦的房屋,弥漫着温情氤氲的气韵。他不以为然被人推崇至极的周庄,黄岩俨然是他心中的江南水乡,浪漫而水灵,他不能接受这份改变。 `DC)U1  
`DC)U1  
      他的一番描述让我讶然,打记事起就没见过那么多的桥与河,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曾是个比陈逸飞的画更美的地方,为自己对家乡的一无所知羞愧。回家问起外婆,也说是有很多河的,塔院头以前也有一条河的,家里的老房子就是傍河的,临河的一面有挑出的回廊,小孩子们就在此嬉戏玩耍。后来看到1931年制的《黄岩县城图》,发现在方圆不足5平方公里的地方竟密布40多座桥,才知戴先生所言不差。其实,从现存的桥亭头、桥上街、柔桥、南浮桥里、三星桥等地名也能想象出一些。只是我依然不太能理解戴先生那份痛心疾首的感觉,能住上高楼大厦是老城人们的向往,还依稀记得,当年黄岩大厦落成开业时全城百姓的欢呼雀跃,虽是个不经事的小孩,也争着在大楼前留影。 `DC)U1  
`DC)U1  
      有一年去匈牙利旅游,穿梭于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突然发现,历史并不只是写在书上,建筑总在无声而鲜活地诉说着城市的秘密。在一个小城的巷子拐角处,我震惊于那面满是弹痕的墙壁,姐姐说那是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时留下的。匈牙利并不富裕,然他们布新却不除旧,他们以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家乡为荣,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老房子,原汁原味而不残破,初来乍到的我,只要在城里走上一圈,就能大致了解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他们在老城之外建新城,甚至为了古迹而改变城市规划,去忍受生活的不便。茜茜公主住过的皇宫,有着美丽传说的渔人堡,富有纪念意义的英雄广场,哥特式或巴洛克式的教堂建筑……老城与新城,布达与佩斯,被美丽的多瑙河隔开,流连其间,终于知道,为什么布达佩斯是世界上第二大美丽的城市,也突然理解了戴先生的痛心。 `DC)U1  
`DC)U1  
      历史遗存鲜活而立体地诉说着曾经的沧海,这么些年来,中国人除旧布新的热情高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将旧城改造进行得轰轰烈烈,很快,城市的面貌越来越像,不再会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我的家也不例外:载入《中国建筑史》的黄土岭山地民居消失了。以《浙江民居》之名入过邮电部《民居》(1986年发行)邮票的天长街一民居,1986年拆毁了。清末绅士林氏所建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五风楼,飞檐翘角,精雕细刻,由前大门、后花园及东西凤翼共18间组成;1938年为中共台属临时特委驻地,1985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2000年冬也拆了,据说是异地搬迁。只是过去快十年了,估计那些木头已烂得差不多了,也没见五凤楼重生。历史悠久、凉爽怡人的政府大院拆了,代之的是一座高耗能的酒店式大楼…… `DC)U1  
`DC)U1  
      第一次带给我切肤之痛的拆迁,是2008年黄岩中学的被拆。那是我的母校,我在此度过了6年的花样年华。说起来,这是一所历史久远的学校,自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春,黄岩县令路邵于此首创萃华书院,迄今220年了。朱熹等人曾在这里办学、讲学。1867年,为祀南宋丞相杜范,更名为“清献书院”,县令孙熹作训词:“从容而不后事,急遽而不失容,脱略而不疏忽,简静而不凉薄,率真而不鄙俚,湿润而不脂韦,光明而不浮浅,沈潜而不阴险,严毅而不苛刻,周布而不烦碎,权变而不谲诈,精明而不尖刻,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培养过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中科院院士吴全德、黄志镗,工程院院士迟志强、方秦汉,著名物理学家王天眷,法学家周炳琳、经济学家张友仁等等各类人才6万多人。一直无法忘怀,那条林荫大道带来的温馨浪漫的感觉。高大的法国梧桐自北而南贯穿校园,密密匝匝的树叶遮蔽了盛夏的烈日,漫步其间,迎面吹来的总是凉爽的风。还有那名为52楼与54楼的仿苏建筑,也有50多年历史了,在台州是极少见的,记忆里只有杭州大学(今浙大西溪校区)才有。每次经过,看到它一点点倒下,心就有撕裂的痛楚。如今,它终于不再存在,代之的将是居住小区。回忆,不再有温暖的依托,有些荒诞,却是事实。 `DC)U1  
`DC)U1  
      不知道家乡怎么了,似乎一直在迷茫中前行。书上记载黄岩有着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璀璨,眼前的城市却难找前世的影子。自豪的鼓浪屿人,可以为他们的街巷与老房子、还有那些不太出名的艺术家故居,制作很艺术的手绘地图;而我,只能在泛黄的书页里,查找往日的文化踪影。刘墉在《世说心语》中说:“文化保存是要由文化自豪开始的!”我们,是否拥有文化自豪?文化传承需要载体,需要睹物思情,它们,又在哪? `DC)U1  
`DC)U1  
      拔地而起的高楼书写着家的蓬勃,可是,我依然想念余秋雨关于江南的描写:“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什么时候,我的家乡能够布新,而不再除旧?不知道王彦威、林蔚、罗宗洛、王士骏、王进、居顶等等的故居是否能安然?记得那一次寻访喻长霖的故居,看到的却是濒临倒塌的衰败!而王天眷、罗宗洛的故居,同样难逃厄运! `DC)U1  
`DC)U1  
      南社诗人陈去病回到家乡同里时,有“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的激动。我的家乡我的城,何时,你会让徜徉其间的我,感受你今世之活力时,也能体味你前生之沧桑与荣耀?何时,我的客人,对它会有些温暖而别样的印象,而不再有戴先生内心之痛惜?何时,于一个飘泊的游子,你依然是他的梦里水乡,因熟悉而感动,就如三毛看到周庄的刹那热泪滚滚,就如陈逸飞在遥远的美国,看到友人关于周庄的照片时激动难抑,并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故乡的回忆》?其实,我,只想,多爱你一点,多为你骄傲一点。
[ 此帖被柠檬在2009-04-02 20:39重新编辑 ]
离线南竹子

发帖
615
蜂蜜
12382
威望
5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9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4-01
家乡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欣赏美文!
泥土里,
收集拼搏的语言。
憋不住,
给大地开一个眼。
冒尖了,
既虚心又委婉。
做一次总结,
继续向上伸展。
一朵绿色的云,
和太阳把理想畅谈。
离线心あ愿
发帖
184
蜂蜜
655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8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4-02
柠檬?师姐?
离线溪畔青篱

发帖
2069
蜂蜜
20015
威望
38
宣传贡献值
169
交易币
0
好评度
18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4-02
现在的城市建设多是拆旧建新,而很少能保持旧貌。当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时,我们是该欢呼,还是应该惋惜? `DC)U1  
其实,我,只想,多爱你一点,多为你骄傲一点。——这也是我对我的家乡想说的话!

http://blog.sina.com.cn/lyjx 溪畔青篱的博客
http://www.fming.net/blog/index.php?uid=2381
离线文佳

发帖
7246
蜂蜜
28904
威望
74
宣传贡献值
13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4-02
为你骄傲!
离线柠檬

发帖
123
蜂蜜
8088
威望
48
宣传贡献值
14
交易币
0
好评度
13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5-07
引用第2楼心あ愿于2009-04-02 09:41发表的  : `DC)U1  
柠檬?师姐?
`DC)U1  
你也是黄中的?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