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33阅读
  • 6回复

她用文字给这个时代补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峻毅
 
发帖
24
蜂蜜
1737
威望
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12-14
——任鸿在《红碱蓬》中所呈现的家园精神 wFsyD3  
wFsyD3  
  wFsyD3  
  读任鸿的作品,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气节”这个词。是啊!文章是人写的,既然人性中有气节这个词,那么文章自然也可以讲气节的。 wFsyD3  
  我认识任鸿,就是从读她写抗联文字开始的。1931年是特殊的年代,那是一个用鲜血清洗国耻的年代,是一个被鲜血染红的年代。尤其是在东北,一群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拿起武器,自觉地组合,用血肉和信仰谱写了自己生命的历程……这些红色的记忆在任鸿历经艰辛采编和收集真实史料的笔下一次又一次呈现,把我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寻找民族魂的余音。  wFsyD3  
   《红碱蓬》是任鸿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红碱蓬》文本集中体现了任鸿的散文风格。《红碱蓬》是调用了整体比喻的手法,用红碱蓬这样绝美的植物象征盘锦义勇军的反抗精神。在《红碱蓬》这一文本里,除了强烈地体现了对于奴役的反抗精神,还有对祖国的那种发自骨髓层里的热爱。《红碱蓬》用——“ 母亲来电话说,我96岁的外公这些日子总是梦见那片火红的碱蓬,吵着嚷着要去看碱蓬草……”这样简洁的文字的入题,然后层层递增铺展叙述。  wFsyD3  
     在任鸿的《红碱蓬》里,总是可以读到许多自然景物,有红碱蓬,也有芦苇等,这些普普通通的植物景象,在任鸿的笔下却具有了一定的人格意义。不要说红碱蓬,即使是普普通通的芦苇——“昨夜那场狂风骤雨,竟然使这些头重脚轻根底浅的芦苇毫发无损!”而红碱蓬则是——“一片浩瀚的红色扑入我的视野。像一片无际的红锦,横铺在海滩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那鲜艳欲滴的红,如火、如霞,绮丽、眩目,如我心中澎湃的血液,这就是外公魂牵梦绕的红碱草啊!”在《红碱蓬》文本的人物中,外公——“96岁外公,背已经驼了,步履蹒跚。”很显然外公这个人物已经老了,但是外公精神旺盛,对于历史记忆很清晰,外公不仅仅是任鸿的亲人,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留给现代人的精神之盐。 wFsyD3  
  《红碱蓬》这一文本,任鸿显然是用“回忆法”来完成的。她借用了外公之口,对76年前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那场用血写成的历史,在回忆中再次翻阅——“76年前,九一八的炮声震惊了中国。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数十万东北军仓惶撤退,在不到5天时间里,辽宁、吉林大部分城镇沦陷。”到底是谁打响了反抗日军的第一枪?在《红碱》里有精彩的叙述——“1931年9月23日,一群扛着土枪,背着大刀的血性汉子冲进了田庄台,炸毁了日本人占领的水厂和变电所,轰鸣的爆炸声中,营口城停电停水,陷入了一片混乱。”而外公直接参加了这场保卫家乡的血战——“那天,他背着自家的大铡刀,冲进水厂,他抡起大铡刀将一个张牙舞爪的鬼子砍倒在地。这是东北抗战史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史上的第一枪!”这就是真实的力量,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wFsyD3  
  当年抗战非常残酷,在这场占领和反占领,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中,因为反侵略武装战备力量与入侵的武装战略力量是悬殊的。反侵略与侵略者唯能抗衡的是精神,反侵略的民族精神——“1931年12月21日,大规模的进攻开始了,5000多日军越过大辽河向田庄台、大洼进犯。我外公他们3000多人在"老北风"张海天和项青山的带领下,自发地参加了这场保卫家乡的战斗。一群身背大刀长矛、手拿土枪土炮的义勇军与3000多装备落后的东北军一起与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鬼子周旋。”任鸿用详尽的笔墨记录了那场战斗——“那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天上,日军飞机狂轰乱炸;地上,炮弹横飞。我外公说,那时他们都打红了眼睛,子弹打没了,他们就高举着大刀、长矛往敌阵里冲!士兵们一片一片地倒下,我方的、日方的,死去的人无计其数,仅12月28日一天,东北军和义勇军就伤亡1300多人。东北军十九旅655团两个连在营长李济民率领下英勇奋战,全部壮烈殉国。义勇军数百人组成的敢死队也与敌人同归于尽!尸体遍地,血流成河!”死亡是人们不愿意选择的,但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死,也那就是一种不幸之中的幸福了。我就是这样理解这群为反侵略而献身的东北汉子的,因为正是他们的鲜血,使“民族精神”这四个字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血性。把战争的残酷与精神的提升凝结在一起,这使《红碱蓬》这一作品迅速达到了高潮,抒情也就显得自然——“义勇军数百人组成的敢死队也与敌人同归于尽!尸体遍地,血流成河!血染红了白皑皑的雪,而那片干枯的碱蓬在狂风中依然傲然挺立,迎风怒摆,它们不屈的身姿与鲜红的雪交融在一起,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燃烧的火焰!”外公是战争的幸存者,“我外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说,那次战斗,牺牲的将士有数千人战士们的血结成了红色的冰河,第二年开春,血融化的地方长出了一片片茂密的红碱蓬。那碱蓬,如火如荼,一串串、一簇簇、密密匝匝、葳葳蕤蕤、鲜艳如血。我外公说,那赤色的碱蓬体内汹涌的就是他牺牲的战友澎湃的血……”单一的植物也许没有什么意义,或者说只有狭义的一面。但是普普通通的植物和非凡的历史事件相结合就会产生非凡的意义,和一种罕有精神释放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罕有的意义——“在凶恶而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们不怕死、不屈不挠、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精神,如同那片热烈、倔强、蓬勃的碱蓬一样,鼓舞激励了许多人,从此,抗日烽火在辽沈大地、白山黑水之间熊熊燃烧!”是啊,精神是可以点燃精神的,精神是可以点激励精神的。中国的抗战最后以胜利结束,这是中国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在胜利的诸多因素里,难道没有这群东北汉子的身影吗? wFsyD3  
  还有《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东北义勇军在那个国家妥协、军队退让的年代里所表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强权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质,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以我外公他们血战沟营铁路、保卫锦州为历史背景的而写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觉醒的号角。”歌曲无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显现,在外敌侵略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当时的南京依然是灯红酒绿,缠绵的歌声。国民党政府后来垮了,还有宋朝年代南宋政府的覆灭,是不是都和缺乏时代精神的钙质有关呢? wFsyD3  
  散文的细节蕴藏了散文的力量。任鸿在《红碱蓬》里,十分注意细节的应用,比如她在描写激烈战争场面之间,写到了两封通电,“盘山义勇军代表整个东北义勇军向全国发了两次《通电》,《通电》鞭笞了日寇占我东北、屠戮百姓的罪行,谴责了国民党政府在国难当头之际依然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袖手旁观的行径,表达了我们义勇军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通电》上有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内容——“凡我中华裔胄,决不甘当亡国之奴,宁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爰组织东北民众义勇军,凡有加害于我者,决以自卫手段,誓死抵抗,万不能屈辱暴力之下,听人宰割。良心所使,义无反顾,为自卫而死,为国家而死,为民族争生存而死,死有余荣(摘自19311226盘山义勇军《通电》)。”这真是可称是说字字有血,声声有泪的檄文啊!
wFsyD3  
  精神来自民间,使我想到了人民这个字眼,想到了人民的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伟人毛泽东说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缔造者。我从任鸿对于红色历史的执著追溯看到这一点,也信服这一点。我看着历史,无奈地看到在敌人到来的时候,我们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态度,依然热衷于勾心斗角啊。“少帅张学良数次向南京政府求援,得来的除了一纸空话,没有一枪一弹,东北军黯然退进关内,东北战场,只有我外公他们义勇军在与鬼子死死地拼杀!”与政府的昏庸无能相比,人民呢,人民这个字眼,就闪出夺目的光辉。“外公他们当年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一群背着自家枪,骑着自家的马、吃着自家的粮的一群农民,敢于打响了中国抗战的第一枪,他们活捉大汉奸凌印清和日军顾问苍冈繁太郎,取得了九一八抗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他们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他们血战沟营铁路,发表了世界反法西斯史上最早的义勇军抗日宣言。 wFsyD3  
  保护自己的家园,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园在百姓心里是极为珍贵的;因为家园是家人共有的栖身之地。对于人类来说,家园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我不无担忧地看到,当下社会在受到不健康的“西方文化”和戴着“西方文化”面纱的“淫秽”侵略的时候,许多在战场上可能成为英雄的勇士,在文化被污染的特殊战场上却累累败仗,人性被扭曲,精神被污染,自私自利,物欲横流,互相欺诈,使我们曾经纯净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风格发生了质变,出现了危机。面对这样的局面,虽然只是局部性截面的危机,但我们难道不需要再来一次抵抗?再来一次血性的迸发,一次为捍卫家园而血性的迸发吗? wFsyD3  
  解读任鸿的《红碱蓬》,追溯历史的热力,对于现实而言就相对于急需的补钙。至少,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愿意和持不同意见的文学批评者们商榷。
wFsyD3  
wFsyD3  
            
 2008-12-13 wFsyD3  
wFsyD3  
  任鸿的原作《红碱蓬》 wFsyD3  
[ 此帖被峻毅在2008-12-14 08:21重新编辑 ]
离线文佳

发帖
7246
蜂蜜
28904
威望
74
宣传贡献值
13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17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2-14
峻毅,上午好!谢谢你,让我读到了这段历史。祝你周末愉快!
离线秋雪

发帖
6146
蜂蜜
25141
威望
58
宣传贡献值
1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2-14
看到了一场民族精神之战,而现今社会受西方的影响,感染力非常强,欣赏了!
奔忙于生活的我,闲时爱在书本上找些不知名的东西,喜欢爬在格子上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
离线心明如镜
发帖
803
蜂蜜
1571
威望
8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8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2-16
这个真是作家手笔了。可惜我不知道背景,不敢妄评。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2-16
是不是有点萧红风格?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2-22
看了这个文章,感觉没有可回的东西。但是,作者的两篇文章,花了我很多时间,我付出了时间,就得说点想说的。结合本文,说说白马对文章加精的标准吧,算是题外话。 wFsyD3  
wFsyD3  
白马的板块,加精的文章很多,但是,标准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给以鼓励,有的是名副其实,有的是文章独具特色。很好。 wFsyD3  
wFsyD3  
这篇文章没有加精,很对。我个人觉得:1,文章的题目“她用文字给这个时代补钙”,有弄巧之嫌;2,所评文章的内容,只适合40岁以上的人阅读,这一部分人代表不了这个时代;3,作者的书评里,大量引用原文,弱化了书评的提炼作用。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2-22
引用第5楼端木天于2008-12-22 10:48发表的  : wFsyD3  
看了这个文章,感觉没有可回的东西。但是,作者的两篇文章,花了我很多时间,我付出了时间,就得说点想说的。结合本文,说说白马对文章加精的标准吧,算是题外话。
白马的板块,加精的文章很多,但是,标准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给以鼓励,有的是名副其实,有的是文章独具特色。很好。
这篇文章没有加精,很对。我个人觉得:1,文章的题目“她用文字给这个时代补钙”,有弄巧之嫌;2,所评文章的内容,只适合40岁以上的人阅读,这一部分人代表不了这个时代;3,作者的书评里,大量引用原文,弱化了书评的提炼作用。
wFsyD3  
wFsyD3  
端木先生分析的有些道理,不过,俺加精品确有随意性,有些也是出于对作者辛勤劳动的鼓励,这一点,延续了西陆随缘楼一贯风格,也曾经征得秋老大首肯。秋老大准许我加精华一的随意性,精华二则没有授权。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