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赫尔辛基 6
w:@i_2^
赫尔辛基在瑞典语中叫做赫尔辛芙斯,事实上,这座城市就是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统治时期建立的,距今已经有近450年的历史,当然,在古老的欧洲,赫尔辛基还是个小字辈,成为首都也只是在1917年芬兰独立后的事情。该城三面环海(波罗的海),因而虽然纬度已经达到60度,冬季也并不十分寒冷,我们到那里之前特意多穿了一些衣服,下了船看到当地人其实打扮的仍很苗条,相比之下,尤其是我本人就显得比较臃肿,当然,多穿了也并不会感到热。 6
w:@i_2^
赫尔辛基也有两个非常动听的名字,一个叫做“波罗的海的女儿”(也有当地人说是波罗的海公主),这是因为她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都市,既体现出欧洲古城的浪漫情调,又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韵味;同时,她又是一座把独特的都市建筑风格与明媚的自然风光巧妙而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式城市。北欧极少污染,天空显得蓝得透明,在海天一色的映衬下,这位“公主”显得落落大方、美丽洁净。 6
w:@i_2^
6
w:@i_2^
于是,我们就向左转,来到教堂的北门(但愿我的方向感是正确的),推开历史重压下的沉重的大门,我们缓步进入教堂。里面并不限制照相,但是我突然觉得,到处拍照,在如此庄严的法相面前,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于是,收起相机,只是默默地观看着四周墙上古老的雕塑和壁画,在圣马丽亚面前,我居然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事后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无法理解的情绪,但却回忆起来,当初20年前参观马赛圣母院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绪突变,也许,这就是宗教的感召力吧。我相信,在面对耶酥受难的雕像的时候,我一定有一付悲悯的眼神。 6
w:@i_2^
大教堂前是参议院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内阁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南面不远处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所在地,均为黄色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高大建筑。 6
w:@i_2^
或许是脑电波受到了干扰,出得教堂,本来要前往下一处景点――南港市场广场的,早就听说,那里的农茂市场非常有特色,值得参观,可是,依照我的方向感走了有半个小时,居然又回到了大教堂。然后,又按照副院长的思路走,结果竟然殊途同归,又回到了大教堂,副院长只好说,我们是遇到了“鬼打墙”。没有办法,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只好放弃了农贸市场,前往国家歌剧院。这次我们接受了教训,沿途请教了两次路人,终于顺利到达,很方便地参观了两个必看的景点,即芬兰大厦和国家歌剧院。芬兰大厦是一座现代风格的智能大厦,其造型宛如一架巨大的白色钢琴,静静地靠在湖边,等待着这“波罗的海公主”的弹奏。湖水中倒映出线条流畅的琴身,更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芬兰大厦旁,有一座足以与芬兰大厦平分秋色的建筑物,那就是国家歌剧院了,那更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高度完美结合的产物,据说建成之初曾招徕一片非议声,但是人们最终还是逐渐接受了并喜爱上了她。其总体呈现的圆形风格与芬兰大厦的见棱见角分格在那一代刚好相映成趣,看了绝对令人赏心悦目。 6
w:@i_2^
6
w:@i_2^
离开那里,走不一会就到了赫尔辛基火车站,进出的人很多,建筑也颇具特色,但是,我们要赶时间,也就没有进内观察,只是顺路拍下了一些照片,留待回家后寂寞的时候再行欣赏。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并不高大,但是却古老并相当有特点,我不懂建筑,但还是感觉它应该属于古典主义作品,设计者并不仅仅考虑实用,而且更考虑到它与周边建筑的和谐,它轮廓清晰,造型明快,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高大的钟楼和巨型的人像浮雕呈现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简直就是一幅活泼而毫不呆板的油画。 6
w:@i_2^
离开火车站,按照计划,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岩石教堂”,为此,我连续向几个当地人问路,路人虽然行色匆匆,但不论男女老少,拦下谁问路都会非常热情。而且,似乎芬兰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随身带有地图,当用语言表述不畅的时候,我们就分别拿出各自的地图,找到当前所在位置,然后他们会细致耐心地给我们指明方向。有趣的是,那“岩石教堂”与我们想象中的全不相同,外观非常陌生,我们竟然擦肩而过,所以,最后问的时候,对方笑了,说是你们刚刚路过的不就是吗?我们也不禁莞尔。教堂位于一个整块岩石形成的广场上,那广场比周围高出许多,设计师别出心裁地将岩石炸出一个巨型洞穴,又用钢筋和玻璃封顶,在其中建造了这座教堂。所以,这座教堂没有通常我们见到的尖顶、钟楼等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飞碟,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宗教的神圣。进入教堂,可以看到位于教堂中央一侧的圣坛,造型也极为简单而凝重,其后侧是圣歌台,架设在那里的是北欧最大的一架管风琴。人们来到这里,除了照相以外,都安静地坐在那些作弥撒用的椅子上,所以,烛光掩映下,圣乐仿佛自天而降,悠扬悦耳,大有洗涤红尘杂念之功效,整个教堂内部的气氛也就显得非常庄严。 6
w:@i_2^
6
w:@i_2^
参观了西贝柳斯公园,因为连续跋涉了几个小时,我们已经相当疲劳了。时间也不允许我们有其他选择,尤其芬兰时间还比瑞典时间早一个小时,距离开船时间只剩下一个多小时了,于是,我们决定,选择另一条道路返回邮轮码头,这样,可以多看看芬兰,也就不算浪费时间了。 6
w:@i_2^
整个赫尔辛基给我的感觉是,街道整洁宽敞,建筑风格多样,人民友好热情(其实是北欧人的共性),但是,物价确实如邮轮上那挪威小伙子说的,也比瑞典更昂贵。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斯德哥尔摩,上厕所的费用是50瑞朗或半个欧元,到了这里却要一个欧元,这对于高收入的欧洲人来说,当然仅仅就是一个硬币,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十几块钱。当然,活人不可以让尿憋死,从这个角度讲,我也非常佩服副院长,他喝水少,当然需要也少,在家总被老婆怀疑有糖尿病的我可就相当悲惨了。我想,这样奢侈的解决“小问题”,其昂贵程度大约也够上世界之最了。心头仍有怨气,不免在这里记录上一笔,也可以算得一种谈资了。 6
w:@i_2^
仍是匆忙感到码头,再次登上GABRIELLA号邮轮,不一会就开船了。回到自己的房间,我们打开啤酒聊起了这一路的见闻。副院长因为毕竟比我大上几岁,显然精力不佳,我却仍可以支撑,就让他先休息,自己拿上相机,跑到外面去照海景。因为,上次出差大连,院长曾经交待我一个任务,就是拍照海景,当时因为光线不好,任务完成的不够出色,此时,我居然又记起来了,可以说明自己的责任心真的还是很强的,这一点,算是伏笔,我后面还要加以利用。 6
w:@i_2^
6
w:@i_2^
6
w:@i_2^
6
w:@i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