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新安晚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央视的《百家讲坛》制作人,对该节目收视率的下降感到不安,让易中天来救世。还说,易中天正在录制诸子百家节目,有望在十月份播出。
收视率下降,我倒不以为然。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凡事都是波浪式前进的,怎么可能一直上扬呢。当然,对他们的责任心,还是钦佩的,这说明他们在想干好工作,也说明他们爱护节目。
我所知道的,观众对该节目的意见,可以分为三类。
一,学术争论性的。最明显的是于丹讲的《论语心得》。这个问题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了,两千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聚讼不已 。其原因就在于到底是要“六经注我”呢,还是要“我注六经”呢?这个问题不统一,争论还会继续,一万年后还是如此。
二,个人情感性的。我们都上过学,也都有过自己喜欢的老师和不喜欢的老师的经历。在百家讲坛上出现过的老师中,的确有的人不适合在那里讲,他们照本宣科,讲的死气沉沉,一点激情都没有,而这种表现与电视节目的要求,正好是背道而驰的。
三,快嘴多舌性的。有的观众具备了一定的听课能力,当他们看到主讲老师讲的浅显时,就不高兴了,随口发表自己的意见。殊不知,百家讲坛的受众层次多,照顾面也多,理当体谅老师的难为之处。
我喜欢《百家讲坛》,爱屋及乌,它的好,它的不好,我都喜欢。一些观众走了,还会来一批观众,只要对自己的节目尽心尽力地做了,就够了,所以,我觉得对收视率下降,不必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