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66阅读
  • 6回复

顺德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檐雨
 

发帖
547
蜂蜜
29571
威望
7
宣传贡献值
1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5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6-20
转]在“大佛山”下,南海和顺德人民的心声 
四年多了,对大佛山的整合,一直好想说些话,在心藏了多年的话,也是斗胆替所有南海和顺德人民说的话。


    1992年,是个很值得庆祝的日子,南海,顺德终于脱离了佛山市的控制,直接由广东省直辖,成立了南海市,顺德市。自此以后,在“敢为天下先”的南海和顺德人民的努力和拼搏下,两市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中国明星城市,是中国实行城乡一体化和奔向小康生活的试验点。同时也赢得了“广东四小虎(顺德,南海,中山,东莞)”中二虎的美誉,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后,除深圳以外珠三角经济飞速发展的“南番顺”中的两名。2000年开始,国家按照最新数据平选全国百强市(县级市)。顺德蝉联四年冠,南海也连续三年紧跟其后,排全国第二。而且南海的居民存款连续10多年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南海经济以民型经济为主导,顺德则以乡镇企业为龙头,两个明星城市的成功发展模式成为了全国各地纷纷仿效的对象。南海——大沥的铝材;西樵的纺织,面料;南庄的建筑陶瓷;九江的服装,金属板材;金沙的小五金;平洲的制鞋;顺德——容桂和北窖的家电;乐从的家具,钢材;陈村的花卉;等等等等,都在全国占了相当重要的一部份,是南海顺德两市的经济支柱。南海制造,顺德制造声明在外。“南国丝都”,“家电之都”,“制罐王国”“广东银行”……光环的笼罩下,南海顺德扬名天下。


    2002年12月,失意的回归。1992年——2002年,呵,一转眼就十年。十年,虽然短,但这是南海和顺德活的最潇洒的十年,经济建设搞得最红红火火的十年,或许,这也是南海和顺德最辉煌的十年,是两市人民最精彩的十年。2002年12月8日,经佛山市申请,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割原南海市南庄镇,归入佛山市禅城区。撤销县级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被撤销县级市的还有原高明市和原三水市。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蛇吞象”式政治版图吞并。这样的合并,完全没有经过南海和顺德人民的同意,也非南海和顺德人民的意愿,是一场强奸民意的吞并。整个十二月,是“大佛山’的大日子,民众理应欢天喜地,大肆庆祝的。但事实上并没有,没有一个南顺人民愿意这样的合并,普通百姓不愿意,原南顺的政府也不愿意,甚至在顺德归入"大佛山"的仪式上,正准备要宣布的时候,麦克风突然坏了(呵呵,天意呀,连上天也反对这一违反民意的整合),工作人员忙了半天才稳住了局面。电视台,电台,新闻报业,对”大佛山“的这一举动仅仅是简单的带过,民间也没有任何的庆祝活动,两市人民脸上根本就没有欢迎这一变革的表情,尽是失落。
 

冠兴 21:14:58
到今日为止,“大佛山”的整合已经四年零四个月。这四年多里,对整合利与弊的争论从来没有平息过,南海和顺德到处民怨四起,市政府和区政府之间天天闹不和。事情总有两面性的,有利就有弊,利在何?利在禅城,高明,三水,弊在南海,弊在顺德。自从佛山大整合以后,南海和顺德原有的经济计划完全被打乱,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大量的经济建设项目搬到了禅城,高明,三水,原来南海和顺德不少的建设项目被停了下来。最不幸的是,拿去建设禅城,高明,三水三个区的钱,几乎都是南海和顺德人民的血汗钱。如果说这是响应国家号召,“先富带动后富”,那也不应该以摧毁我南海和顺德来扶贫啊。南海顺德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不是说南顺人民不争气,而是在“小佛山(禅城)”的处处制约,处处打击,重重拖累之下,跟本就没有了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说点现实的,南海和顺德两地公务员的工资都降低了,说是要平衡五区的工资收入。2002年整合之后,03年第一次评选全国百强市,顺德凭借原有的经济实力,依然站到了全国最高的位置,傲视群雄,但对第二位的抛离已经是很少很少了。而南海,因为失去了占全国陶瓷产量三份之一的经济重镇南庄(给小佛山割去了),同时受到所谓“大佛山”的拖累我压榨,一蹶不振,一下子掉出了前五,排全国第六。04年情况依旧悲观。到了05年,曾经蝉联四连冠的顺德也撑不下去了,掉到了全国第二。


 
作者: 免月租  2007-5-25 21:25   回复此发言   

--------------------------------------------------------------------------------

2 [转]在“大佛山”下,南海和顺德人民的心声 


以下是02年到06年南海,顺德,东莞GDP的数据(单位:亿)

2002年  南海440    顺德437  东莞672
2003年  南海468    顺德523  东莞947
2004年  南海550    顺德610  东莞1158
2005年  南海775    顺德890  东莞2182
2006年  南海950    顺德1058  东莞2625

02年——06年南海和顺德GDP之和分别为:877,991,1160,1665,2008

02年以后,南海的南庄镇被“小佛山”割去,为完整对比,从02年以后把南庄的数据加上去,以30亿为底线,每年递增10亿,得出的数据如下:

02年——06年南海和顺德GDP之和分别为:877,1021,1200,1715,2068

02年——06年南顺与东莞GDP之差分别为:205,74,42,-467,-584

02年——06年南顺与东莞GDP比例分别为:130.50%,107.81%,103.63%,78.60%,77.99%

   
    综合以上一连串数据可以看出,南海和顺德在大佛山整合之后的四年里,与东莞之间的比较由胜转败,而且差距逐渐被拉大。2002年,南海市和顺德市独自生存的最后一年,南海和顺德GDP之和是东莞的130.50%。加入大佛山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03年,该比例变成了107.81%,一下子将低了22.69%。到2004年,该比例继续下降,变成了103.63%。2005年,那是让所有南顺人民心痛的一年,那一年,南海和顺德的总值输给了东莞,只有东莞的78.60%。这是意外吗?不是,2006年的数字继续下降,变成了77.99%,证明了这不是意外,是在大佛山的“英明领导”下,在“小佛山”的剥削和压榨下,在其他三个区的拖累之下造成的结果。南海,顺德,两个明星城市,就这样毁于一旦。


    如果说“小佛山”吞并南海和顺德没有私心的话,那“小佛山”何必要割走南海的经济重镇南庄据为己有,何必把原南海顺德两市的电视台改为佛山市南海分台,佛山市顺德分台,这是全国任何一个城市所未曾有过的。当年广州兼并番禺的时候,都没有怎么改掉番禺原有的名号,而现在呢,所有媒体,企业,公路……全部必须在前面加上“佛山市”三个碍眼的字。更可怕的是,南海和顺德人民辛辛苦苦用十多年时间打造出来的区域品牌——南海制造,顺德制造,现在都被“小佛山”无情地夺去了,变成了“佛山制造”。天啊,这可是南顺人民的无形资产啊!是南顺人民这些年来心血的结晶啊!相信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小佛山”是在淡化南海和顺德。当年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傲视群雄的南顺,现在都成了人家的小弟,今日回归,可耻的“小佛山”还会放过你吗?还不抓住机会把你打得魂飞魄散吗?还会让你有翻身的机会吗?“佛山制造”,我呸。家电,铝材,家具,板材,花卉……全是我南顺制造,就连现在佛山对外最叫嚣的“佛山陶瓷”,你以为真靠“小佛山”石湾卖那几个“石湾公仔”赢回来的?还不是靠割走南海的中国建筑陶瓷基地南庄而给自己冠上去的光环。其实就是——南海陶瓷。“佛山制造” = 狐假虎威。难怪网上曾传出“南顺制造,中国骄傲;佛山制造,伪劣假冒”了。就连“佛山黄飞鸿”,是你“小佛山”的吗?黄飞鸿乃是南海西樵人士,生于南海,活动于广州,这样的大英雄与你“小佛山”无关。


    如今的“大佛山”,号称广东第三大城市;刚评出的“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两岸三地)”,佛山排名全国第九;06年 GDP 3025 亿;用100打造全省最美的“佛山一环”。在这些称呼和数字的背后,又有谁知道南海和顺德扛了 80% 的功劳,又有谁知道南顺人民付出了很多很多,又有谁会知道并且记得“南海”“顺德”这两个曾经光辉过的名字呢?没有了,一切都变成“佛山”了。前段时间,网上传出“佛山政府正式就(陈村、乐从、北窖)划归禅城,顺德区改名凤城区,南海区改名桂平区向省府提出申请。如果成功,从此中国再无顺德,南海。顺德制造、南海制造、顺德模式、南海模式、广东四小虎、南番顺等等从此成为历史。”相信很多关心家乡的南海和顺德朋友都看过这篇报道,后来佛山政府说这是谬论,但大家别忘了,2001年羊城晚报的一篇《广东酝酿城市大合并》中,说佛山,南海,顺德大合并,后来政府说不可能,是谬论,但到了2002年12月,一切都应验了,小佛山吞并了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在政府出而反尔的情况下,小佛山储心积累的蛇吞象式的吞并终于实现了。现在有这样的小道消息,决不一定是空穴来风的,为淡化南海顺德,为整死南海顺德,可耻的小佛山没什么是干不出来的。 南海和顺德,作为一个县级市,它的独立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它创造了南海的奇迹,顺德的奇迹,证明了南海模式和顺德模式的成功。文化是不可被消灭的,正是南海和顺德这两个蕴含着丰富内涵和精神的名词,成为南海和顺德人民保持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成为南顺人民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动力。企图消灭一种文化,那是人类的罪恶!我相信,历史会有公正的审叛!这将会成为国家行政规划和城市版图变动上的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小佛山可以用钢章来征服南顺人民的土地,但永远征服不了南顺人民的心。

离线檐雨

发帖
547
蜂蜜
29571
威望
7
宣传贡献值
1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5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6-20
人家城市发展,当然是镇到县,县到市,现在是当顺德在经济发展大好情况下反而市变区,谁服呀
离线秋卉

发帖
4873
蜂蜜
9212
威望
11
宣传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58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6-24
不服也得服,政府行为。
    地方官玩权,功绩突起:黄岩县一分为二做就了黄岩市和淑江市。几年后,再来个飞跃:黄岩市再次一分为二,分设了黄岩区和路桥区,加上淑江市变区,就改头换面成了现在的台州市。
  改头换面后的头几年,黄岩人也不服,几度上访,可没有用。随着时间的推进,黄岩人淡忘了记忆,也接受了现实,把发展经济安定生活视为大事,再也没人口说不服了。

发帖
5788
蜂蜜
19237
威望
36
宣传贡献值
17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6-25
引用第2楼秋卉于2008-06-24 11:21发表的  :
不服也得服,政府行为。
    地方官玩权,功绩突起:黄岩县一分为二做就了黄岩市和淑江市。几年后,再来个飞跃:黄岩市再次一分为二,分设了黄岩区和路桥区,加上淑江市变区,就改头换面成了现在的台州市。
  改头换面后的头几年,黄岩人也不服,几度上访,可没有用。随着时间的推进,黄岩人淡忘了记忆,也接受了现实,把发展经济安定生活视为大事,再也没人口说不服了。

打错一个字了,淑江的淑应该是椒:)
做一个快乐的人!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7-03
这个话题很好,要说的也多,等我有时间好好回。

好久没见檐雨 斑竹了,回来打理打理吧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7-05
楼主文章表达的意思是:不应该合并,且合并后使顺德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所以,顺德人民对合并有意见。

我们先看合并。

行政区划的分合,历来都是变化着的,这其中的原因各异。有的是因为军事需要,如:现在江西的婺源,原来是属于安徽省,民国政府由于“剿共”的需要把它划给江西省了;有的是历史格局的原因,如:重庆市从四川省中划出,因为重庆在计划经济年代就是计划单列市;有的是拉动经济的需要,如:萧山市并入杭州市。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暧昧,说它暧昧,是因为合并的原因是出自人们的某种期盼,如:西安市民就想把西安升格为直辖市,人口指标不够怎么办,干脆把咸阳市拉过来,成立咸阳区。这样的议论中的例子还有,多的是。
以上我是说,行政区划的分合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正常现象下,又会掩藏着不正常的因素。某些官员,利用分合为自己牟利!

再说GDP下降。

从楼主的文章中,可以看出GDP下降了,但是,文章中没有指出下降的其他原因,一股脑地推到合并头上,可能,是不合理的。

抱歉,下次接着回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7-16
接上

在我国,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往往取决于一个“先”字,谁先上手,谁就能取得快速发展。以大沥为例,在搞装潢材料的人中,我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这源于它的铝材。在十年前,铝材开始广泛用于门窗装潢中,市场的需求猛增,大沥也狠赚了一把,且卖方市场下的价格,利润空间很大。再看十年后,铝材市场已经不是大沥的一统天下了,河南的长葛,辽宁的营口,江苏的江阴,都大大小小地形成了各自的市场。也就是说,铝材这快蛋糕,被人分吃了。当然,大沥铝材的质量、标准,还是第一的,其氧化处理工艺还是后者无法赶上的。

做家电生意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番禺的。而番禺的家电,有多少是走私的水货呢,这个因素不能不考虑。十年前,人们买一台影碟机,还要让人从番禺带回来,这就像当年全国的人民都到上海南京路上买回衣服一样;而现在呢,随着家电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也没有人往回带了。

等等吧,不一一说了。

从宏观上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已经向长三角转移,珠三角的GDP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也有人预言,十年后,经济中心将会从长三角转移到环渤海湾,包括辽宁、河北、山东的一部分。现在情况是,广东商人一般都会把根扎在上海,而把触角伸向环渤海湾。

最后说人们的意见。

早在88年,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就在全国各地调研,回来后写了报告,后来出版成书,名字就叫《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在这本书里,指出了中国二元社会的弊端(具体体现在20个方面),结论是中国必须走城镇化的道路。在具体的步骤里,就有大城市带动或拉动小城镇建设一环。以它的理论,一个大城市(当时的标准是人口100万)理论上应该能带动五个县的经济。然而,由于我国大城市自身的薄弱,实际上是带不动的。

说这些,就是说,合并的意愿,有可能是从拉动小地方经济的考量,这也符合“木桶原理”,毕竟,穷地方小地方是一个地区最短的那块木块。

我没有仔细斟酌就随手打了这些,说错的地方,请楼主指正!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