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留有遗憾的丽江(3)
到了丽江,如果不能登上玉龙雪山,尤其是这样一个季节,那绝对是遗憾的。出发前,我们最向往的景点也就是玉龙雪山了,但到了丽江还没有下车,导游小伙就告诫我们,由于气候原因,上山希望不大了。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旅游是按点划分的,比较缺乏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也就是景观若无法进入,费用也是无法退回的。本来无法登上玉龙雪山,大家心里就不是很舒服,再加上费用不退,还没有其他说法,我们终于表示了不满。
到底我们是一个大团队,导游还不好太得罪大家,即便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应该和我们搞好关系。于是,全陪、昆明白导和纳西小伙进行了磋商,最后表示,虽然雪山门票不退,但可以增加黑龙潭公园和木府。事已至此,我们也只好妥协,而且,毕竟我们43团以知识分子居多,无理取闹是不可能的,有理大多会让人三分,这并不是为了表示所谓修养,主要还是因为,终于有机会出游,谁也不希望发生争执而破坏大家的心情。所以,导游提出的安排,大家还是相当捧场的,这不,纳西小伙提出,白天节目完成后,如果想看大型民族歌舞演出《丽水金沙》的人多,可以安排车带我们去看,只有年岁较大的D教授等三位同事表示不计划参与。领导问了票价,说是甲票每人160元,领导就是领导,很英明地当即拍板,这笔钱,单位出了,当即赢得一片掌声。
中午用餐后,导游带领大家,直奔木府。
木府,其实就是纳西族土司府,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元代。当然,我们看到的木府,是后来开发旅游的时候重建的,据说,明代的时候,木府最为恢宏壮丽,但清末时期大部分已经毁于兵火,而十年浩劫更是捣毁了硕果仅存的石牌坊。1996年大地震后,当地政府决心重修木府,整个重建工程历时三年,可以看出,工匠们确实为此很废了一番心思,今天看到的木府,依然可以让人看出王者的威严。
木姓为皇帝所赐,木府没有建在丽江古城中心,而是建在城南一隅,据说就是因为土司为木姓,古城构造如一“口”字,木居其中则城“困”,木土司没有鲁迅先生《秋夜》中所描摹的枣树的戳破天的反抗精神,但也没有人计划被别人牢牢纂在手心里,所以,木府被建筑在城边,为汲取宇宙之灵气,木府背靠狮子山,而且座西向东,其目的据说是因为古代文化中,木盛于东的缘故。站在狮子山头,鳞次栉比的古城民居就像打开的一幅精彩水墨国画,非常可观。与周边低矮的建筑,木府显得高大、厚重,而穿流其间的小河流水,却为木府又平添了分妩媚,单看这一部分,有江南园林之况味。但其议事厅、万卷楼、三清殿等建筑之宏伟气魄,又绝对显示出主人不可一世的气势。土司,实际就是当年的土皇帝,而徐霞客游到此处留下的咏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则有意无意地揭露了土司在丽江的实际地位。木府在走入其中,仍能感觉到历史的沉重。
离开木府,再次穿过茶马古道年代的贸易市场四方街,走出丽江古城,我们又来到停车场,清点人数,开拔,目标是黑龙潭公园。
与许多城市里的公园截然不同,黑龙潭公园,真山真水真楼台,没有一毫的雕琢斧凿痕迹,走在其中,呼吸这无比清新的空气,感觉整个内脏都通泰舒适起来。得月楼四面临水,楼前有郭沫若所题匾额与对联,联云: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我虽不直郭后期为人,但对这幅对还颇有好感,感觉应该还是属于妙手偶得的,集联,尤其是只集一个人的句子,虽不能说工,却也难为他了。郭独领风骚若许年,应制拿手以外,却也不全浪得虚名。
一些细节,公园中也注意的很到位,比如,总是令人讨厌的垃圾筒,在这里采用的则是树根造型,而且里面还有花草点缀,不留意还真不能发现,我为此特意让老妻给我与黑龙潭垃圾筒留了个合影。老妻虽对我嗤之以鼻,到底没有拗过我的执着。
有时候,细节可以决定成败,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航天飞机一个螺丝钉有问题也可能酿成惨祸就是这个道理。我一向不喜欢日本,但当年到日本去,在阪神等地,看到那里的建筑很注意整体和谐,甚至注意到了花坛、垃圾筒、栏杆等等容易忽视的细节,还是感觉鬼子却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的。而狭路相逢时候,日本人,包括日本女人鞠躬后捯着小碎步让路,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这些都构成了我到了这里如此关注垃圾筒的原因。
在玉带桥头,遇到一对新人正在这里拍摄婚纱照,丽江温度较低,我是穿上了带来的全部家当了,而那新郎子新娘子一对碧人儿,却在寒风中全不畏冷,依然热情高涨,也成了公园一景。爱情,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动人(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