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v8T
^+ Qmv8T
^+ 秋天被文人墨客们描写的是那么的美丽,富有诗意,充满浪漫。确实,秋天里金色的阳光,金色的收获,金色的落叶,金色的喜悦……那无处不在的金色的美;但这只能说是我青少年时的感觉了……
Qmv8T
^+ Qmv8T
^+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出生于60年代初,儿时的记忆虽已十分模糊,拆菜蛋、蒸疙瘩和秫米粥作为充饥的主打却依然记忆清晰,终生难忘。和现在的孩子们相比,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真是太艰苦了。记得那时候,总是盼着秋天快点到,那就可以吃到花生、红薯、玉米和苹果了,那时的秋天感觉是甜蜜的。
Qmv8T
^+ Qmv8T
^+ 记得那时,我们挑选一些尚未干透的玉米棒和大小适中的红薯,埋到灶坑的柴草灰中,慢慢的烤,一会儿工夫,伴随着滋滋的响声,一股焦糊的香甜味儿便扑鼻而来。拨开焦糊的薯皮,金红色的薯肉,让人直流口水却又舍不得吃,香甜的气味弥散在空气里,咬一口,甜甜的、软软的,沁人心睥。然后再慢慢拨去烤焦的玉米皮,就露出了被烤得焦黄的玉米粒,掰下一粒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慢慢品尝玉米的鲜香,那是多么诱人的秋天啊。
Qmv8T
^+ Qmv8T
^+ 大学毕业分配到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伴随着安逸的生活,我对秋天的感觉依然是美好的,这时的秋天,既是安静的也是喧闹的,在安静的秋天里可以静下心来品味每一个生活的细节;在喧闹的秋天里尽情品尝每一份充盈和喜悦。这也是美好和甜蜜的秋天,但秋天萧瑟凄凉又明朗高清的特征已经印入了我的心海。
Qmv8T
^+ Qmv8T
^+ 谁曾想到,我曾经雄心勃勃的想贡献自己一生的工厂,我已经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在那里了的工厂,在一个秋风簌簌秋雨绵绵的日子里关门了。那时我的心情就象潇潇秋雨一样萧条,觉得世界一下黑了下来。从此我不得不靠打工获得些收入维持生活,而这时的我对秋天的感觉就得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去寻找了……
Qmv8T
^+ Qmv8T
^+ 在古典诗词中又能见到多少欢愉喜善的作品呢?在我脑海里闪过的又都是些什么呢?
Qmv8T
^+ 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Qmv8T
^+ Qmv8T
^+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Qmv8T
^+ Qmv8T
^+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Qmv8T
^+ Qmv8T
^+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Qmv8T
^+ Qmv8T
^+ 南唐·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Qmv8T
^+ Qmv8T
^+ 秋的萧瑟凄凉很容易与人的愁苦之思产生共鸣,秋风惨淡、秋雨凄凉这些秋的特征不就人愁思时的心情写照吗?夏去秋来,岁月流转不息,文人墨客们也写个不停,可看来看去,总没有找到自己的感觉,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勾勒一个自己的秋天。
Qmv8T
^+ Qmv8T
^+ 秋季本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一个悲凉的季节,一个能够让我有不少遐想的季节。虽然我已没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心情,少年时的美好回忆,仍然是甜蜜的美好的。在我失意的时候,正是那些记忆中关于秋天的美好回忆,支撑着我不倒下不消沉。
Qmv8T
^+ Qmv8T
^+ 自从工厂关门以后,我加入了打工的队伍,在这个打工的团队里,象我这样出生在60年代的人占着很小的比例,天天和出生在70年代、80年代的弟弟妹妹们一起工作,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着。工作在这样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队伍中,我工作着,快乐着!有时也免不了忧愁着!也许是受了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影响,也许是潜意识里不愿被命运所屈服的念头在苏醒,我终究还是战胜了自己,从凄凉自悲的秋天里走了出来,走进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收获的秋天。只是还保留着“浅醉闲眠”这个名字,就让他伴随我新的选择吧:
Qmv8T
^+ Qmv8T
^+ 浅浅一笑少心烦,
Qmv8T
^+ 醉眼看花更自然。
Qmv8T
^+ 闲看庭前花开谢,
Qmv8T
^+ 眠云梦雨赛神仙。
[ 此贴被落在2007-11-11 10: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