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67阅读
  • 3回复

佩服李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彩笺素尺
 
发帖
672
蜂蜜
3949
威望
3
宣传贡献值
71
交易币
0
好评度
6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09-26
,O ]AB  
真是佩服李白,在唐朝就知道骂日本人了 ,O ]AB  
,O ]AB  
(看每句的第一字和最后一字) ,O ]AB  
,O ]AB  
  日暮苍山兰舟 ,O ]AB  
,O ]AB  
  无落霞缀清 ,O ]AB  
,O ]AB  
  年叶落缘分 ,O ]AB  
,O ]AB  
  水微漾人却 ,O ]AB  
,O ]AB  
    日 小 ,O ]AB  
,O ]AB  
    本 泉 ,O ]AB  
 
,O ]AB  
    去 定 ,O ]AB  
,O ]AB  
    死 亡 ,O ]AB  
昨天已逝,明天是谜,面对今朝,尽力而为。
离线溪畔青篱

发帖
2069
蜂蜜
20015
威望
38
宣传贡献值
169
交易币
0
好评度
18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9-26
看过这样的内容,好象是一种冥冥注定的,让所有的中国人看后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http://blog.sina.com.cn/lyjx 溪畔青篱的博客
http://www.fming.net/blog/index.php?uid=2381
离线龙靖主人

发帖
490
蜂蜜
491994821
威望
3
宣传贡献值
5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9-27
首先:这首诗的作者的爱国之心可钦可佩!!! ,O ]AB  
但是,这首诗却不是李白写的,别玷污了诗仙的清名。 ,O ]AB  
稍有点诗词知识的人都会发现:李白怎么会写出这样不押韵的诗来呢? ,O ]AB  
四句诗的尾字:小、泉、定、亡,是不合乎诗词格律的。 ,O ]AB  
,O ]AB  
上面这首诗的真正由来有的说是---侠客梦 第四卷:江湖搏命 第一百零一章 日暮苍山兰舟小 作者:燕随心 ,O ]AB  
该诗首尾八字连读,隐含“日本去死,小泉定亡”之意。恰恰与非典期间流行的“非典最早出处”堪称相似(《三国志》操遭吴袭时,幸典韦护卫,操脱险大哭“非典,吾命休矣!”)。遍览《李白诗全集》和《全唐诗》,无此语。仅仅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句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较为接近。我想这是今人假托中华诗歌以至唐代诗歌的顶级巨星李白之名义而要表达一种民族的愤慨与爱国之情罢了。刘长卿《日暮苍山》原文是: ,O ]AB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O ]A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O ]AB  
此诗所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点明时间是傍晚;“苍山远”是风雪途中所见;“天...贫”投宿地点,“白屋”,寒白贫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气氛--诗人感受独特;“柴...人”诗人就寝忽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人归来了吧。“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是在“白屋”外路上);归”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诗人在“白屋”内)。无论怎样,由此诗派生出来的那首诗绝对巧妙: ,O ]AB  
(日)暮苍山兰舟(小), ,O ]AB  
(本)无落霞缀清(泉) ,O ]AB  
(去)年叶落缘分(定) ,O ]AB  
(死)水微漾人却(亡) ,O ]AB  
虽然《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但“愤青”们的举动确实教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灼热的爱国之情。至于他的作者属于谁,是否是对李白和祖国优秀文化的亵渎,或者是为中国和李白感到悲哀,或者是对中华礼仪之邦”的玷污...都已经无足轻重了,而最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激进的思想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已经引起了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最强烈的共鸣与灵魂的震颤,叫人深刻地感悟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并为之而加倍工作学习奋斗!即使此诗严重不符合格律和韵律,但内容所表达的爱国热情积极上上,使人振奋耳... ,O ]AB  
,O ]AB  
以上为网上搜索的,呵呵,个人还是最喜欢老李那“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大龙:喝自己的酒,让别人说去吧
离线紫陌
发帖
34
蜂蜜
770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1-04
楼上的,佩服佩服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