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水云》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为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古琴浙派创始人郭沔(字楚望)所作。当时适值金兵长驱入宋,南宋统治者偏安于一隅之际,郭楚望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时泛舟潇、湘二水,远望云水奔腾,九嶷山为云水所蔽,不禁联想到当时国势日危,不见天日,有如九嶷山之云遮雾绕,遂作《潇湘水云》,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
i=v]:TOu 《潇湘水云》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共分十段:一、洞庭烟雨; 二、江汉舒晴; 三、天光云影; 四、水接天隅; 五、浪卷云飞; 六、风起云涌; 七、水天一碧; 八、寒江月冷; 九、万里澄波;十、影涵万象。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i=v]:TOu 乐曲的开始,旋律抒情潇洒,恬静宜人,飘逸而清丽的泛音带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
i=v]:TOu 自第二段起,乐曲转而逐步揭示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了前面曲段中的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i=v]:TOu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腾激越、热情奔放。
i=v]:TOu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份,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i=v]:TOu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份,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文字文字,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i=v]:TOu 《潇湘水云》一曲情景交融,景色与内心浩茫之情互为表里,寓意深刻。全曲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揉、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一直为历代琴家所推崇。
i=v]:TOu i=v]:TOu [ 此贴被浅醉闲眠在2007-09-16 09:5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