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年台州市举办的几个摄影比赛的获奖名单,可以发现最近几次的摄影比赛和展览的来稿数量是不少,佳作也不少。只是,看似极好的片子,但入选获奖的概率并不见高,特别是“摄影高手”们好多作品纷纷“落马”,这是为什么?
本人认为:切题、片质、后期是三大获奖因素。
所谓“切题”,就是符合影赛主题;每一个比赛都有自己的一个主题,故拍摄的作品是否与影赛主题相符合就显得很重要,优美的片子因为不符合比赛规则而落选,就是很好的证明;
所谓“片质”,就是指摄影作品的质量,我在评选现场看到的一些片子,内容与构图都极好,却因照片的质量不佳而被评委忍痛弃之,实为可惜;
所谓“后期”,就是指照片的后期处理,一张本就不错的照片,为了视觉上更加“完美”,处理显得“过”了,往往被人怀疑是后期加工制作的,与一般的片子,不在“同一起跑线”,因而难入评委的手中,这也就是数码片难敌胶片的原因之一。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沈一鸣先生的几句话,很有启发:摄影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从身边熟悉的生活中提取精华,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寻找创作的真谛。
每一次摄影活动,包括影赛与影展,首先,重要的是抓住主题,只有题意深切,才有可能获胜得奖;
其次,摄影的“语言”功能要充分,构图立意、瞬间抓拍,一定要曝光正确,对焦清晰;
第三,业勤于精,始于勤奋,从身边看到的生活点滴抓起,不止于一定得在名山大川,不一定非得风景秀丽;
第四,后期处理要得当,平凡中见真切,“糖水片”固然好看,却似与生活有一定距离,“沙龙”系列不为错,虽能体现个人风格,却与大众化有差距,后期处理一定得掌握一个“度”。
是故,让摄友们对摄影的概念纠正误区,加深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对主题与题材、立意与构图、抓拍与摆拍、质量与制作进行交流与探讨,可能会有一些进步与帮助。可现在我们缺少的就是坦然的交流与深层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