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 hn:^
《红楼梦》中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往往都被寓以了深意。原应叹息,迎春的名字应了“应”字。但是,脱离书中的悲剧氛围,“迎春”这个词该是多么的富有生机!“春”,生命和希望的季节;“迎”,主动和热烈情的接纳,迎春这个名字蕴着渴望和追求。但这与我们在书中看到的迎春反差强烈,书中她被称为“二木头”,无才、无能、懦弱,如同她的谜底---算盘一样任人摆布,乃至被作为商品一样抵债出卖而悲惨死去。迎春的遭遇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Wg hn:^
迎春在整部书中的表现无疑是平淡无华,缺乏光彩。书中每介绍人物,顺序几乎都是先黛、钗,再云、探,然后才到迎春,就是后来的宝琴的等人也要比她出众,就更不要说那些文采激扬的场景了。每想这些时,心里总是不禁要问:曹雪芹是用这种巨大的反差为迎春博得怜悯的眼泪吗?我认为不是这样,记得书中第一回开篇第一段就有“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行止见识既高出堂堂须眉,迎春怎会表现得又如此平庸,其原因值得探讨。 >Wg hn:^
看过一些评点迎春的帖子,性格决定命运是一个很好的观点,但在迎春懦弱的性格之外,我想重要的是环境决定了她的生活态度。迎春喜欢下棋,而贾府正是个错综复杂的大棋局,在男人主导一切,权欲横流的封建家族里,一个弱女子的抗争根本就象水滴一样的脆弱,怎样挣扎结果都无可改变。迎春或许可以去争一争,相信也不会比探春差,她是大老爷的女儿,姐妹中的长者,兄嫂在贾府中有权势,如果她争了,至少不会成为受下人欺负的懦小姐。但等待迎春们的最终结局只有一种,那就是嫁出贾府,嫁到哪里去、什人家、嫁什么样的人,这个自由是怎样也争不来的。贾赦淫糜无情、贾政的迂腐无能、贾链的浪荡享乐,在私欲横行的贾府里,女人成了维护权利和欲望的工具(元春和秦可卿就是先例),谁又能关心一个女人需要什么,谁又能在乎一个女人是否幸福呢。因为无望,迎春选择了无为而治的态度,她谦卑自处,笃信《太上感应篇》的善恶之报,希冀自己的善行能换来一个善果。但这样任人宰割的结果也只能为她换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的宿命。 >Wg hn:^
十二钗中的女子虽然其结局无不可悲,而迎春却最令人叹息,这样一个官府小姐竟被充作抵债的银钱,在夫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受尽虐待折磨而死去,纵览全书,其所遭所遇,除了应合了作者的暗示,“迎春”这个名字真是一个让人心酸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