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蒋介石其人
主讲嘉宾: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 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 办:腾讯评论
时 间:2010年9月11日(周六) 下午15点-17点
地 点:中国政法大学(北三环蓟门桥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杨子云
主持人:非常高兴,在经过了漫长的暑假之后,回到政法大学燕山大讲堂现场。今天的主题是:“蒋介石其人”。从网络报名情况和现场到场情况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话题非常关心。我这里有一本香港版的杨老师的书《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杨老师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本相常常迷失,历史的本相也会常常迷失,某些人可能被某一类人捧为圣人,而被另一类人中看成千古罪人。圣人和罪人都远离了本相。所以我们要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今天,非常荣幸请杨天石老师到现场。掌声欢迎!(掌声)
杨天石:各位女士、先生,各位同学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到燕山大讲堂来讲“蒋介石其人”。我用一个半小时时间讲解,剩下时间留给大家提问、质疑,共同讨论。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正确评价蒋介石的重要意义”;第二个问题讲“我对蒋介石的基本看法”。
蒋介石生于戊戌变法前10年,去世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一年(1975年)。他活了88岁,应该说是一个长寿老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蒋介石曾经是中国的第一把手,他有一个职务叫总裁,是国民党的领袖,所以叫蒋总裁;又有一个职务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是当时中华民国军事上的最高统帅。还有两个职务:开始是叫蒋主席,他曾是国民政府的主席,后改为总统制,他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所以这四个头衔(总裁、委员长、主席、总统)加起来,说明蒋介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集中了中国党、政、军三个方面的最高权力。可以说,近代中国从辛亥革命一直到国民党退守台湾,许多重要的大事他都是参加者、决策者、领导者,但是对这么一个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是评价悬殊,高的高在天上,低的是在十八层地狱下。
我在演讲之前,有一个听众问我,说现在是不是没有人用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老解放军的名义来控告我了?我跟这位听众讲,现在告状的人、控告我的人好像没有了,但在网上骂我的人还有相当一部分。2003年我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这批秘密档案是蒋介石在上世纪30年代交给他的秘书,也是他的老师——毛思诚的。1949年以后,毛思诚的后人将这批档案秘密的藏在墙壁里,文化大革命时全国各地抄家,宁波的红小兵到毛思诚家里,将墙壁凿开,发现了蒋介石交给他秘书保存的大量档案。我的书就是根据这些秘密档案写的,所以书名的上一半叫“蒋氏秘档”,下半段叫“蒋介石真相”,这是经过新闻出版总署、中共中央统战部审查同意出版的,介绍蒋介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03年,我不知道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用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老解放军战士的名义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写信,说社会科学院有一个研究员叫杨天石,居然吹捧蒋介石是民族英雄。蒋介石什么人?在我们看来,蒋介石是头号战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杨天石把这么一个人吹捧为民族英雄,是严重的问题。写信的人很会写,说如果蒋介石是民族英雄,那么我们这批老革命是什么?(因为他们用的老红军、老八路军的名义)我们成了反动派?如果蒋介石是民族英雄,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英雄纪念碑岂不是应该推倒吗?然后他们在一个网站上长达两个半月批判我、攻击我。这种现象最近几年没有了,但上网的朋友注意看的话,认为蒋介石是卖国贼、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的言论还是存在的。
正确评价蒋介石关系到中国近代史的书写
前一段时期一些网站出现了攻击我的许多贴子,不瞒大家讲,这些贴子大部分并不讲道理,而是骂,骂我是“混帐、混蛋、卑鄙、可耻、人渣、叫兽”。对蒋介石的评价到现在为止还是两极分化。过去国民党吹捧蒋介石是“民族救星”、“世界救星”、“千古完人”(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吹捧);另外一种评价是“头号战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人民公敌”。“人民公敌”是源于陈伯达写的一本书《人民公敌蒋介石》。台湾方面本来意见一致,但自从民进党上台以后,台湾方面也出现了对蒋介石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评价,民进党认为蒋介石“元凶首恶”。对这么一个人物应该怎样正确评价?这不是一个小事,是一个大事。这是关涉到中国近现代史应该怎么写的问题,如果不给蒋介石一个实事求是、科学的评价,那么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共关系史、抗日战争史、台湾史都没法写,甚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没有办法写。
比如说讲到抗日战争,过去我们对蒋介石的评价通常是八个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假定我们今天还用这个调子来写抗争史,那这部抗战史显然是不真实的。大家可以到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去看,展牌上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换成了“正面战场,积极抗战”,完全颠倒过来了。
所以能不能正确评价蒋介石,能不能给他一个科学的定位,牵涉到能不能给我们的民族、子孙后代留下一部真实的、科学的中国近代史来。
正确评价蒋介石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关涉到海峡两岸和平关系的建立和发展。2005年大陆举办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中共方面做了一个很勇敢、人性化的举动:邀请台湾和海外的抗日有功人士、将领或者其后人到大陆来参加纪念活动。受邀人之一是张灵甫的夫人,张灵甫是在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被解放军打死。为什么要把他的夫人请来呢?熟悉历史的网友可能了解,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是一位英雄。
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作了评价抗战的报告,其中有一段话:“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分别承担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构成了对日斗争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同志这一段话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胡锦涛同志讲了两个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国民党放在前面,这个次序不一样;第二,承认这两个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分工合作,一个是正面战场,一个是敌后战场,共同构成了对日斗争的战略态势,既肯定了国民党,也肯定了共产党。胡锦涛同志这个评价在中共领导人里面是第一个,代表了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对抗战史的新评价。我看了这个报道以后很高兴。
一个月之后,我去参加台湾方面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60年学术讨论会。会议中午,马英九到会议场看望学者,马英九走到主席到发表了一个15分钟的即席讲话,马英九讲,“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连北京的胡锦涛总书记也肯定国民党领导抗战的功绩了。”马英九批判民进党,因为民进党宣传“台湾地位未定”。马英九说,“不对,台湾地位不是未定,而是已定,早在开罗会议上,国际上就肯定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应该归还中国。”
从我刚才讲的这两个事例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如果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是科学的、正确的,那么台湾人民、包括领导就会很高兴。如果我们的评价有偏差,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那么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就不高兴。我们常讲,要争取台湾的民心。争取台湾民心,争取两岸和平关系的建立,争取海峡两岸和解和谐,不仅仅是靠做生意。做生意确确实实让人感到大陆对台湾的友好,但还要让台湾人心里面感动。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评价蒋介石,评价国民党的历史功过,对争取台湾的民心,包括世界华人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胡锦涛同志一再讲,要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温总理也多次讲要捐弃前嫌。前一段时间,温总理引了一段古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们和台湾之间虽然有矛盾,过去有冤仇在里面,但还是一家人,是好亲戚。这也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廖承志在给蒋经国写信时曾经引用过鲁迅的一句诗:“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今天用来评价蒋介石,评价国民党,对两岸和平关系,国家统一大业,促进中华民族和解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很遗憾,现在还有少数朋友的脑袋还停留在当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时期,始终把蒋介石看成敌人,把国民党看成敌人。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当然不可能真正认识和评价蒋介石。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正确评价蒋介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