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85阅读
  • 1回复

薛宝钗这个人(二):宝钗性格的形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司马刚
 
发帖
22
蜂蜜
1120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5-12-30
                              宝钗性格的形成 XRx+Dddt;  
XRx+Dddt;  
大观园落成以后,贾政带人前来视察。其中有一段描写: XRx+Dddt;  
……忽见柳荫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处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XRx+Dddt;  
    这儿说的是大观园里的“蘅芜苑”,就是宝钗后来居住的地方。在曹雪芹笔下,一个地名,一个人名,一首诗词,一幅字画,一个小摆设,都有一定的寓意,绝无一处闲笔。正如“潇湘馆”里的几杆清竹、一道涓涓细流象征着黛玉高洁的品性和弱小的生命一样,用一块“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把里面房屋悉皆遮住”来作为宝钗性格的象征。 XRx+Dddt;  
    宝钗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的因素,还有她少年时代两次重大的人生转折。一是幼年丧父,二是进入贾府这一新的生活环境。 XRx+Dddt;  
    因为“容貌丰美举止娴静”、“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宝钗从小就深受父亲宠爱。可惜父亲死得太早,没能让她在父爱的荫庇之下,像别的少女那样正常地、健康地成长,父亲的早逝对她的性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就是进入“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以后,过早地感受到复杂的人生百态和残酷的炎凉冷暖,迫使她不得不尽快调整自己的位置,选择最适宜这一生存空间的处事之道——与人为善四平八稳。过份的早熟让她显示出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持重、冷漠、圆滑和世故。 XRx+Dddt;  
    薛宝钗受的是封建传统的伦理教育,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在她心里根深蒂固,从小就知道严格地用这种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珍重芳姿掩重门”就是她性格最好的概括。这扇“重门”就是遮住她心灵门户的那块“大玲珑山石”,这块巨石遮去了她天性中的本真,以至于当她以稳重、豁达、谦虚、友善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人们仍然可以明显地感觉出她的做作和虚伪,甚至把她看作“心里藏奸”工于城府的人,因此对她不信任、对她产生厌恶之感,这种印象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这一人物的审美认知。 XRx+Dddt;  
    其实,薛宝钗性格还存在着善的一面。她家虽然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巨富之家,但是居孀的母亲带着一对儿女,生活中也有许多难以言说的苦处。加上宝钗的哥哥只会吃喝玩乐,不懂得体恤母亲,所以宝钗幼年时候就主动终止了读书识字的爱好,“只留心针黹家什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小小年纪就如此懂事,知道克制自己,知道“为母亲分忧解劳”,是十分难得可贵的品质。这一段经历是形成她复杂性格一个支点和依据。 XRx+Dddt;  
不管“门口”的那块“巨石”如何遮掩,宝钗的心灵是不可能完全遮住的。她的率真、她本性中的善良仍然不自觉地时有流露。只不过曹雪芹喜欢用些扑朔迷离的描写,给读者制造出一些假象,让人对宝钗这个人物作出错误判断。 XRx+Dddt;  
《三十三回》里提到,当宝钗和袭人同时听到金钏儿投井自尽的消息时,袭人是“吓了一跳”,接着“不觉流下泪来”。而宝钗却表现出一副处变不惊的冷静,表现出一种超乎常人的冷淡,接下来她“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个“忙”字很重要,把宝钗当时的内心感受暴露得十分明显。她的惊震、不安,痛心甚至不亚于袭人,只不过没像袭人那样流于外表而已。 XRx+Dddt;  
来到王夫人妈面前,宝钗尽量说些宽慰她的话,用些根本不成立的借口来减轻她的负疚感罪恶感。听到金钏儿的寿衣没来得及做,马上毫不犹豫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衣服为死者“妆裹”。一般人看到这里,都认为宝钗很有一套处事技巧,把对王夫人的讨好做得那么自然得体、细致周到。这固然是宝钗乖巧、圆滑、世故的一面,却也不能排除曹雪芹同时在向你暗示宝钗天性中善良的一面,对性格刚烈、以身明志的金钏,宝钗一点同情心没有是说不过去的。小小年纪,她还不至于老谋浓算到这种程度,处心积虑去巴结她的姨妈。在那个时代,拿自己的衣服为死人妆裹是天大的忌讳,别说一个十六岁少女,就是别的什么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仅仅为讨好,她只消在王夫人面前多说几句甜言蜜语,替她出谋划策,帮助她把这事痕迹不露的遮掩过去也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古道热肠,把一个姑娘家的衣服裹到死人身上去。她这种外冷内热的表现,是她“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写照,是自然行为,不是刻意为之。 XRx+Dddt;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宝钗有一个怪病,就是“从胎里带来一股热毒”,这个病须时时服用“冷香丸” 方可无事,但“冷香丸”对宝钗的“热毒”只能抑制却不能根治。照曹雪芹以物寓人、以景寓情、以此寓彼的写作手法,把一“热”一“冷”两样矛盾的东西放同时置放于宝钗身上,既互相制约又合理共存,其用意十分明显:宝钗时时都以外在的道德模式(冷)约制天性中的真与善(热)。 XRx+Dddt;  
但是宝钗一方面处处表现冷淡平静“随分从时”,戒诚自己“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却又常常“犯规”,露出些与此相悖的行为。替人出点子拿主张的事她干了,该开导人提醒人的她开导了提醒了,特别她对黛玉的关心,对邢岫烟的帮助,与她的处事原则更是大相径庭。 XRx+Dddt;  
人们总喜欢把宝钗黛玉当成一对暗中较劲的冤家对头,当成水火不相容的情敌,这是没有道理的。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大观园众多姐妹中,宝钗和黛玉的关系恰恰是最好的最溶洽的,感情上离得最近,气质上她们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姐妹俩在一起,不是你嗝吱我一下,就是我挠你一把,不是你打趣我两句,就是我拧你一下嘴。宝钗自己说了:“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四十五回)。 XRx+Dddt;  
当我们看到黛玉把宝钗视为姐姐一样,跟着她叫薛姨妈做“妈妈”,看到宝钗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为黛玉送药送补品,看到宝钗语重心长地教给黛玉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们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XRx+Dddt;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宝钗的虚伪,是她的惯用的拢络人心的手段。请注意,宝钗只是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她不是天才演员,就算一个天才演员,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化着妆,分分钟唱戏文,他有下台的时候,有回到现实中自我的时候。我们怎么就不允许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有真情坦露的时候呢? XRx+Dddt;  
宝钗在花园里追赶蝴蝶,微丰的身子香汗淋漓,她哪里还像是装模作样、举止得体的“淑女”?分明是一个娇憨淘气、率真可爱的美少女啊! XRx+Dddt;  
XRx+Dddt;  
离线梨园主人
发帖
57
蜂蜜
2175
威望
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7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1-13
RE: 薛宝钗这个人(二):宝钗性格的形成
嘿嘿,俺是新人,第一次回个帖儿,看到楼主写到这里,忍不住加句准,赶蝴蝶自然娇憨,接下去好象就不太娇憨了罢,听到小丫头说的悄悄话儿,无非是些鸡零狗碎,且看宝钗是怎般心计: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洗清自己,免得被他们发现自己在这里听到他们的谈话,这层倒可原谅,毕竟在人篱下,少管闲事是正道,可是第二层,却是假装林黛玉躲在附近,自己从远处走来,装做啥都没听见的样子,这样不仅撇清了自己,倒也把林拉了下马~~~ XRx+Dddt;  
我并不赞成有些人认为宝钗故意设井于黛玉的说法儿,只是以平常心,但觉为人至此,是否太累,世故二字,实不辱没她也~~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若我是宝玉,得妻如此,作为一个性情中人,怕也要大发斯叹!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