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4D*8
离开长安已五年整。 s\O4D*8
今天在大街上走,瞧见一家面馆,赫赫大名:面时代! s\O4D*8
心中不由赞一个:起了好名儿呀,肚子虽然不饿,顺脚也就进去了.店面虽小,服务员却很是不少,门口一溜站了六个,收银台一个,厨房里就不晓得了,难得的是里面没一个客人,服务员倒板板正正,各司其职,也没埋头剪指甲,也无春情暖暖思困,齐刷刷的吼一声:中午好! s\O4D*8
介个秦腔恁像!再一打听,好家伙儿,老板真是道地的长安人呐 s\O4D*8
春已到,长安郊外麦浪起,彼时年少思春情,而今回望三千里,肉夹馍,馍夹肉,梦里方能闻其味 s\O4D*8
于是乎,点的第一个点心,便是肉夹馍了. s\O4D*8
对一个在长安生活多年的人来说,怎么能不晓得肉夹馍呢?各位看官就肯定觉得奇怪了:肉怎么能夹在馍里面呢?应当讲馍夹肉才是呀!可在那儿,无论是社交名流,或者贩夫走卒,都会笑话你:那是肉夹于馍呀~或许,这就是十三朝故都,皇城子民的遗风罢! s\O4D*8
学校的食堂自然也卖,一边是高高的切板,夹一块炖得极烂极香的五花肉,用一把特制的菜刀剁成肉屑,再将烤好的麦馍轻巧的划开,同样用这把刀,把肉往里一夹,一个道地的肉夹于馍便做成了,入口,麦的焦香,肉的嫩滑,肥精恰到好处,两种味道的配合,足以叫一边吃菜夹馍的人心生嫉妒,何为菜夹馍?上学的年月是清苦的,食堂里除了卖肉夹馍以外,也用粉条,青椒等配菜来替代炖肉,在手头拮据的时候,我就常常一边思念着那肥精两色的绝妙味道,一边心有不甘的央食堂的师傅往我的菜夹馍里加一勺肉汁~算是圆了肉之梦. s\O4D*8
今天来,自然也是圆梦来了,我静心等着,等上来一碗大麦茶,嗯,不错,这配得好,若是配了龙井,口味虽好,怕要跟那淳厚敦实的肉夹馍打架了,唯有这麦茶,同根同源,相得益彰!我的心中,自然对这家小店的期望增了三分!又等,等上来一个泡菜!入口清凉酸辣!刚在温暖的麦香中思睡的味蕾们如同打了个激凌,全都醒了过来!酸辣,那是陕西菜的看家特色呀,若没有辣,怎么镇得住牛羊肉的嬗,若没有酸,又怎么将这宽如皮带的面条溜进肚子? s\O4D*8
万事俱备,只欠主角的登场了,想当年,我们那是排队看着食堂的师傅手起刀落,那叫个利落,一分钟能打发掉好几个馋猫,可眼下这七八个服务员,显然就伺候我一个了,再不重要的东西,也变得重要起来,眼瞅着帘子动了,眼瞅着服务员过来了,鼻子也没闲着啊,那一股子熟悉的焦香,肉香,由远及近了.我幸福的闭上眼睛,仿佛那个时代回来了~~ s\O4D*8
是啊,那个大学时代,是一个面的时代,每一个在长安(直到现在为至,我都乐意将她称为长安,而不是西安,那应当与唐的宽容与敦厚联系在一起,应当与天长日久的安泰相关,而不应该与那个该死的西逃的西太后相关)生活的人,都会对那冬天在大雪下沉睡的麦苗心生怜爱,对那春天的麦青心生浪漫,对那夏至时的麦浪滚滚心生感激!对他秋后寂寥的大地心生希望.没有麦子,就不会有汉的庄严,有唐的辉煌!便是曹操夺了汉的江山,却一样对这青苗心存敬意,相传他曾立令,凡有放马践踏青苗者,斩首无赦,可他自家的马偏不小心踏了麦田,于是他只好割发代首以示军纪. s\O4D*8
不晓得曹操屯田何处,但是从那时住的学校宿舍楼南望,开春时,便是一片沧茫的绿色,再往南,隐隐见的,是当年的隐士索居之处:终南山。这之间一片广袤肥沃的关中平原、八百里荡荡秦川上上演了多少王朝更替,爱恨悲欢都已经如烟灭去,也不再重要了,唯有这千年传种的麦子,这八百里的麦浪温柔,以及这绵绵不绝,推陈出新的面文化,却依然与我等这样的小民息息相关,温暖了彼此我思乡的胃,引发了此刻我怀旧的心。 s\O4D*8
同宿舍的一个同学,是道地的长安人,每周她的特权便是回家,回来后总会带些老妈亲手做的面点,或者辣子,长安人管辣椒叫辣子,那是用油炸出来的香,就算我这个吃不得半点辣的南方人,也深以为然的那种香,通常情况下,她总是上食堂买两个馍。此馍又跟上文说到的肉夹馍之馍不一样了,那个馍其实是一只烤出来的饼,这个馍,是蒸出来的白面馒头,不过你要以为它跟南方的馒头一路货色,那就大错特错了,长安的馍,跟这个城市留下来的城墙一样实在,打个比喻吧,你拿它当砖头抡过去还真能砸晕了一个人,南方的馒头,那就不一样了,根本就像是吹起来的气球。长安的馒,南方人初吃,很不是味道,它不放任何东西,没有馅,当然更不放糖,可当你细细的嚼,会嚼出麦本身最天然的那种甜,那种香,非任何另加的甜味可比,当然,如果再佐以老妈亲手炸的辣子,要红红的,厚厚的往掰开的馒中间抹上那么一层,这种味道,那就是。。。就是。。。对!就是自心底吼出来的,畅快的秦腔的味道了!!! s\O4D*8
就辣子吃白馍,或者往墙根儿那么一蹲,滋溜溜吸一碗自家婆娘擀的筋道的面条,是长安男人最常见的午饭状态,就算是家里来了客人了,面条,依然是飧客的亮招牌,当然,要有上好的炸酱、切得细细的黄瓜,剁得香香的蒜泥!更重要的,是那份千变万化,极见功底的面式,同宿舍的同学,就曾给我们亮过她的手艺:什么揪面片儿,摆汤面儿,刀削的,拉条子的,棍棍面,担担面。。。。。。都不在话下! s\O4D*8
送人的饺子留人的面,要想留住客人,一个好的当家女人,得会做着实不少的面食才成~人说陕西有八大怪:其中有两怪:吃饭蹲着吃,面条像裤带!说吃饭,那是不客观的,应该讲吃面才是!因为他们根本很少吃米饭呀! s\O4D*8
我得承认,在长安时,我曾因思念南方的稻米而痛苦过,但现如今,当我回到了南方,每每进了各家面馆,对那些自称什么正宗的拉面馆,泡馍馆可实在瞧不上,别看他们装修得像那么回事,说到底,来到南方的面食,似乎都增了几分秀气,减了几分敦厚力度,面条之软弱,似乎是被西湖暖风熏醉了的南宋江山,馍馍之虚弱,哪能顶饱一个吼秦腔抡腰鼓的汉子呀! s\O4D*8
这个来到南方小城的“面时代”,终于将我久违了的肉夹馍送了上来:哇,好大的盘子啊! s\O4D*8
呵呵,其实呀,不是盘子大,是这个馍,它实在太小了,小到摊到我的手掌那儿,不及半个巴掌大! s\O4D*8
呵呵,我可不是陕北大汉的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