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首先想到的是热闹,喧哗是它的同义词,安静是它的反义词。看到热闹两字就联系到高分贝。中华民族是喜欢来点热闹的民族,节日到了,放些鞭炮,舞龙舞狮,这能增加一些祥和气氛。在网上看过写西方国家的博文,说西方的国家都是静悄悄的,对中国人的热闹劲儿不怎么喜欢。这些年来中国的富人很多,西方的国家经济又不怎么景气,指望中国游客去多买点东西,增加点GDP。西方国家的百姓对中国来的游客高声谈笑、划拳斗酒等最多只能皱皱眉头,要赚中国人的钱,只能克制了。与热闹相联系的词有吵闹,是吵嚷和搅扰。吵闹与热闹有因果关系,这个热闹是吵闹给吵出来的。
闹革命,这个“闹”是干的意思,平常多说干革命。早几年让个人填的表格上有从事革命工作年限字样。有点想不通,我的工作怎么是革命工作,“革命”两字听起来也够吓人,我是在革谁的命了?照这样的说法,我的工作是干革命或者闹革命。说成闹革命,理解起来可是一头雾水,这个“闹”字可总让想起“乱哄哄”来。可能革命的意思是广义的,我发散一下思维,拔高一下自己的工作,我应该是在革“愚”的命。现在似乎不提革命年限,改为工作年限。
经常在网上看到“医闹”两字。“医闹”应该算是名词,是指在医院里闹事的人,往往是因为医疗纠纷,比如医院把人给医死了。人的生命最为珍贵,人都给医死了,家属难免有感情问题,闹一闹也属正常。现在医院有点怕“医闹”,早几年广东有家医院,医护人士带头盔上班,怕“医闹”来敲脑壳。现在医生为了落实责任,一丁点的事情都得让病人家属来签字,且往往夸大后果,把病人家属吓个半死。除了“医闹”,应该还有“校闹”吧,学校出了安全事故,弄不好学校得瘫痪几天。
发泄情绪,也叫人闹情绪,或者闹脾气。闹情绪有多种方式,有的对物品过不去,有的是话多了几句,甚至言语激昂,也有不声不响的。本地话“闹嘴读读”,是指后一种情况,但言语没有太多的激昂,一般是女性的行为。发泄几句,过不了多长时间,情绪就过去了。本地还有一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哭泣也是种吵闹。小孩子不会讲话,只能用哭泣方式来闹点情绪,引得大人的关注。大人过来的安慰,往往是送上奶嘴,这样下来有强化刺激作用,成了哭能多得利。社会发展了,物质算是丰富,加上往往是独生子女,大人只怕小孩子吃得不够多,没有哭也会时常递上奶嘴。不过这句话还会给保留着,会闹的人也是多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