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44阅读
  • 9回复

假如陶渊明进入桃花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李呆
 

发帖
97
蜂蜜
1182
威望
1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8-09
                 &C_0JyT  
              假如陶渊明进入桃花源 &C_0JyT  
&C_0JyT  
&C_0JyT  
                 李 呆 &C_0JyT  
&C_0JyT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C_0JyT  
  这是陶渊明那名作《桃花源记》开篇,那优美的语言,奇异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C_0JyT  
  当我读到这篇千年名作的时候,我已经二十岁了。说到这里,我自然而然的又要像祥林嫂一样诉说一番。我生不逢时,学生时代十年,正是文革十年,生活与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那是一个学生不读书也没有书读的荒唐年代,也造成了我文化根底浅薄至今引为遗憾的事。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视野开阔,基础扎实,思想敏锐,多么让我等羡慕。我是在县职工夜校“中专语文班”的课本上读到这篇作品的,也就是说,这时我已经安排“工作”了。这时的职工夜校,也是兴盛一时,就是专门为我们被耽误了的一代开设的。同时又想想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幸运,一个徒有其名名不副实的高中生就可以作为知识分子似的(因为那个时候还有初中、小学学历的)安排进入国有工厂。 &C_0JyT  
  现在回转到这篇作品上来。读到这样的文章,也真让我感叹,原来我们的先人还流传下这等美妙的文章,真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明亮的窗口,用句通俗比喻来说,就好像干渴的心田在贪婪地吸收着甘露的滋润。我们陶醉于其中,与伙伴们念念有词地背诵着: &C_0JyT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_0JyT  
  真是引人入胜啊,多么地让我们激动,但: &C_0JyT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C_0JyT  
  这就是一篇连标点符号和标题在内还不到400字的名著。但结局又多么的让我们失落和遗憾。一个美好的地方就这样消失了,准确地说,就这样找不到了。 &C_0JyT  
  其实,这所谓的桃花源也许就是陶渊明道听途说得来的再添油加醋写出来的,也许本来就是陶渊明的一个臆想罢了。 &C_0JyT  
  但读书人就是一个“痴”,往往就会不知不觉地为书本所“欺骗”和为之痛苦。 &C_0JyT  
  而且从心底里想念着,如果陶渊明这样清高、文雅的士人,进入桃花源就好了,就可以过得舒心无忧的天堂日子了。(其实臆想中,人们往往把作品中人当作了读者自己——生活中谁没有烦恼和苦恼呢,或多或少地有逃避现实、一走了之的念头吧,特别是年轻时,特别是像我李呆这样有着自卑自闭倾向的人。) &C_0JyT  
  于是,那就开始琢磨起来,琢磨着,琢磨着,也就是好比是一个患有幻想症的人陷入狂想之中,或者是一个有夜游症的人在月光下的村头晃悠悠地飘荡:假如陶渊明进入了桃花源会怎么样? &C_0JyT  
  (想想自己也有点莫名其妙和有点可恶,平日里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个油瓶倒了也不会扶的懒汉,却在为一千五百年前的陶渊明操心,为那子虚乌有的桃花源费神。) &C_0JyT  
  一日,猛然想到一个连自己也大吃一惊的问题,那就是:你陶渊明喜欢桃花源,但桃花源人民会欢迎你陶渊明吗? &C_0JyT  
  不妨拿一些个案来说明之。 &C_0JyT  
  桃花源人民辛勤耕作,汗滴禾下土,换来温饱,但你陶渊明既不种稻菽,又不种蔬菜,却种些没有实用价值的菊花,还装出高雅的样子在摇头晃脑地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将吃什么呢? &C_0JyT  
  陶渊明自以为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原本是光喝人家的酒,还一喝就烂醉。用高雅一点的话来说,要礼尚往来啊;用俗话说,亲眷篮对篮,邻舍碗对碗。也许陶渊明刚进入桃花源时,桃花源人民热情好客,会“设酒杀鸡作食”招待,但你陶渊明总不能光沾别人的便宜吧,你老是吃桃花源人民的,喝桃花源人民的,那怎么成呢。 &C_0JyT  
  在当县令时,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你竟然连换套官服也不愿,还被有些人抬举为“个性”,“气质”“骨气”,“清高”,自己还有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俗话说,官有官道,商有商道,盗亦有道。这“道”就是规矩。在某个“岗位”上就得遵守其“道”,除非你不想在这“岗位”上混,这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其实陶渊明追求功名十几年,只是没有实现其“理想”,当上大官,心理有些不平衡,特别是当自己的后辈自己的学生或者学问不如自己的都当上比自己还大的官时,愤愤然了,感到屈辱,羞与为伍,作出辞职回乡的举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太在乎功名了,而不是真正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陶渊明到了桃花源后,我想也不会入乡随俗,静心生活,人家桃花源人民天没亮就起来干活了,你陶渊明日上三竿还在呼呼大睡。起来后趿着鞋,在累得满头大汗的桃花源人民面前游荡,还会有说不尽的怪话,发不完的牢骚,在酗酒时还会破口大骂。 &C_0JyT  
  陶渊明当然喜欢桃花源,这里景色优美,民风淳朴,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俏皮话:大人都喜欢小孩子,起码不用担心受到小孩子的欺负。陶渊明包括许多喜欢进入桃花源中的人一样,其中有像我李呆这样的人,都有其这样的心理。 &C_0JyT  
  陶渊明进入桃花源后,只有一种结果:陶渊明把桃花源糟蹋了,毁灭了,桃花源将不再是桃花源了。 &C_0JyT  
  桃花源人民遭遇陶渊明后,只有两种选择:或者,愤怒的桃花源人民把陶渊明赶出去;或者桃花源人民集体迁移,当然是悄悄逃走,免得陶渊明再闻声后赶来。陶渊明进入桃花源的结果,让我想起那个鲶鱼效应的故事。说的是挪威人运输沙丁鱼,但还没运到目的地就有许多沙丁鱼就缺氧死掉了,渔夫为了保证它们的鲜活,就放了一条鲶鱼进去,鲶鱼好动,就激活沙丁鱼就四处游窜,激起水花无数,这样就丰富了水里的氧气,刺激了沙丁鱼的运动活力,因此运到目的地的沙丁鱼都是活着的。又让我想起了“苹果和小虫子”的漫画。说的是一只大苹果中,有一条小虫子在咬着苹果,开始也无伤大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苹果都被小虫子吃掉了,只剩下一只核。这两个故事方向不同,但却有与陶渊明进入桃花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_0JyT  
  对于陶渊明,开始的时候桃花源也许大多数人保持着克制容忍的态度,但后来一个叫李四的跳将出来,愤愤不平,说,为什么陶某人不种田,光喝别人的酒,还不把我们当作一回事。既然他可以,我也可以这样啊。于是,李四就效仿起陶渊明来。接着,张三见李四这样,那想,我辛辛苦苦地劳动,也太傻瓜了,于是,他也步入李四的后尘,接着郑五,接着王六┅┅当这边的人超过了另外一边的人时,那么,桃花源的秩序也将被破坏殆尽了,这个桃花源将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也就是说,桃花源已经不是桃花源了。 &C_0JyT  
  陶渊明会糟蹋桃花源这结论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更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C_0JyT  
  因此,当我们(当然包括我李呆)高喊着:我要到桃花源去。切不可以为这是自己的低姿态的生活要求,切不可以为这是降低自己的身份和作出的决定,我们还必须面对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桃花源人民会不会接纳你,欢迎你。
[ 此贴被李呆在2006-08-09 09:54重新编辑 ]
离线紫烟
发帖
81
蜂蜜
1123
威望
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8-09
楼主好手笔呀!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8-10
李兄真是天生异赋,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问题,比起只是肤浅的欣赏强太多了.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水木青青

发帖
456
蜂蜜
9480
威望
25
宣传贡献值
10
交易币
0
好评度
7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8-10
看了楼主的假如陶渊明进入桃花源,心里忍俊不禁,这种想法还是第一次看到,也许如楼主所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我想,既然<桃花源记>流传至今,仍是脍炙人口,这就要归功于陶渊明,试想,他就这么一篇短文,却能流芳百世,那桃花源的居民是无法写出这样的巨著的,因此,他们也只能在那里劳作耕地喽.即便是老陶不劳作,并且在他那里摇头晃脑吟诗,也不会有人说他的,他能写会读,他们不会呀,中国历来是珍重知识的,更何况这个世外桃园并不存在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低贱之分,所以,我想,老陶是可以在那里悠哉悠哉过日子的.现今的人们还是可以去寻找自己心中的世外桃园的.
-鱼在水的怀里穿越,水在鱼的眼里舞蹈。鱼说你看不到我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8-10
多培养一点反思维,可防止痴呆症的产生,特别象我等久坐电脑前的人。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小筑

发帖
4097
蜂蜜
24244
威望
24
宣传贡献值
176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8-10
秋老大,是真的吗? &C_0JyT  
&C_0JyT  
&C_0JyT  
好,送花花啦~~~ &C_0JyT  
&C_0JyT  
&C_0JyT  
好,送花花啦~~~ &C_0JyT  
&C_0JyT  
&C_0JyT  
好,送花花啦~~~ &C_0JyT  
平和、宁静,一种风轻云淡的美丽......
我的淘宝店:http://chejishi.taobao.com/

发帖
5788
蜂蜜
19237
威望
36
宣传贡献值
17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8-10
呵呵,李呆不呆呢,所谓的大智若愚!俺的名字再美丽也没用啊!
[ 此贴被美丽的神话在2006-08-10 14:26重新编辑 ]
做一个快乐的人!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8-10
引用第5楼小筑2006-08-10 11:31发表的“”: &C_0JyT  
秋老大,是真的吗? &C_0JyT  
[表情] [表情] [表情]
&C_0JyT  
当然是真的,特别对于我自己。不过对你们年轻人,不适用的。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李呆

发帖
97
蜂蜜
1182
威望
1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8-10
谢谢各位阅读,欢迎与大家交流。
离线

发帖
585
蜂蜜
2104
威望
1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2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8-21
诚然如此:当这边的人超过了另外一边的人时,那么,桃花源的秩序也将被破坏殆尽了,这个桃花源将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也就是说,桃花源已经不是桃花源了。 &C_0JyT  
&C_0JyT  
也许你陶公认为自己是很低调的生活,可人家桃花园人民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呀,你虽然作为一个文化人潜入了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仙境,人家明明以大礼待之了,并告之“不足为外人道也”。可后面还是不断有人前往之。要俺说你陶公咋不守信捏,你这叫损人利己知道不? &C_0JyT  
&C_0JyT  
呵呵,非常欣赏李呆朋友的如此写法,笔调诙谐,虽是逆向思维但不偏激,有利于健脑养眼,只是你选择的字体色彩很是绕眼,俺本来就好眼晕~~~~俺只得先打印出来再阅读,55555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