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千江月”命题作文 ,O]AB
,O]AB
,O]AB
,O]AB
,O]AB
,O]AB
其实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作文形式,就是命题作文了,这是从中学时养成的习惯,似乎性格里总有些被动的成分,这就是一名不想当大将军的兵的理想,一直没有改变。 ,O]AB
,O]AB
一本你不只读了一次的书:中学《语文》教科书。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语文》里的任何一篇科目,我都曾废寝忘食地读过无数遍,不管是我所喜欢的散文、诗歌,还是讨厌的说明文,都曾长久地萦绕在唇齿间留香。所有迄今为止我认为最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和充满人生哲理的文字篇章都是在我的中学时代给我留下了永久影响。在我青春最年少、懵懂的年代,正是那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浸润了我饥饿的心灵,一步一步引导我步入文学的神秘天堂,激发了我对中国语言文学永恒的爱恋与探求,直接导致了我“弃理从文”的人生选择,至今不思悔改。 ,O]AB
,O]AB
一本你如果身在沙漠时想读的书:不知道这里指得是一本我读过的书还是我没有读过的,如果我所没有读过的,我选择《江泽民文选》,我已经添置在案头。我以为,从这里可以窥见中国这二十多年来极速发展的经脉,并且这种政论性很强的文字,也一直是我喜欢的文字之一;如果我是所读过的书,我会选择《陈寅恪的最后20年》(作者:陆键东,三联书店版)。这是一本对一位学贯中西的学人陈寅恪先生一生精神的集中展现,他的名字或许不为大部分中国人所熟识,然而却留下了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传奇人生的无尽话题。在我的印象里,跟陈寅恪先生比起来,钱钟书先生的学识便要比原先的矮了一头!这是一种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的象征,他不是政治家,却是蒋介石当年从北平逃离大陆时第一批要用专机抢走的学人之一,连同他的家人;他只是一介学人,因而对中国文化的论述,决没有振聋发聩的社会效应。陈寅恪在裂变的时代洒下了一片洋溢无比暖意的文化情怀,以及身体力行的痛苦求索,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文化灵魂,并因闪耀着“人格”的活跃因素而具有长久的震撼力!我是期望这本书能够补充我的人格力量,引发我对学术的狂妄猜想而已,这多少有点象我入睡前梦想着自己同时中了5张500万大奖的体育彩票。 ,O]AB
,O]AB
一本让你发笑的书:韩寒《一座城池》。这里有突破我三十年来所形成的语言逻辑习惯的幽默力量,每翻一页都会让我频频发笑。有喜悦遍及全身的笑、苦涩难以言表的笑、失落不能表达的笑,种种笑,似济南的豹突泉一样涌现。小说以现实为根据,用近乎荒诞的场景描写刻画了社会的真实,在我忍不住的笑声里,叹服这样一个年少的作家怎么会拥有如此豁达的观察视线呢?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人赞叹不已。 ,O]AB
,O]AB
一本让你哭的书:最接近的答案似乎是关汉卿的《窦娥冤》。它是一本称誉世界的著名悲剧,记得是我念中学时从一堆故书堆里翻出来的,戏剧感人至深,我接着读了两遍。窦娥临刑前有三桩誓愿:第一桩血飞白练,来源于《搜神记》里东海孝妇周青的故事;第二桩六月飞雪,来源于《太平御览》所记邹衍下狱六月飞雪的传说;第三桩亢旱三年,见《汉书·于定国传》。这三段传说故事或者是事物的偶合,或者是撰书人的编造,其真实性本令人怀疑,但它符合人民的愿望,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 ,O]AB
,O]AB
一本你希望是自己写的书:余秋雨《文化苦旅》。这是一本深刻影响了我的语言文字结构和语言审美取向的书,希望它是我自己写就,是因为我希望自己能拥有余秋雨先生一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博大情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历史的多情,在山水间不停跋涉,并且每走过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历史,并扔下一连串的惊叹号激起阵阵涟漪,它不是结构严谨的学术报告,而是口感宜人的散文,在他无影手般的信手拈来的闲暇里,皆是华彩文章,让人迷醉不已。 ,O]AB
,O]AB
一本你希望从未写就的书:没有!让市场来检验一切,所有的书都应该有自己的市场,或大或小或雅或俗,都有适合的阅读人群,都有存在的理由。 ,O]AB
,O]AB
一本正在读的书:很多,我喜欢同时阅读好多书,比如《西藏之水救中国》,比如《再说长江》(电视连续剧解说词),比如林路的《摄影二十讲》。《西藏之水救中国》或许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正在建造的三峡水利工程、或许是已经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它们同样的工程浩大,同样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是它还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O]AB
,O]AB
一本读来有意味的书:《唐诗三百首》。不仅中国人耳熟能详,外国人都能背出几首来。他的意味在于简短的文字所营造的历史场景,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的语言运用极至,常常只是一个字,便能引发无数遐想,唐诗读起来平仄压韵,经得起历史的推敲,体现着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一本改变你一生的书:《鲁迅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评分,鲁迅无疑都是最受专家和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他活跃在我最喜欢的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批作家群里头,在无比艰辛的创作环境下,过度着中国的文言文和白话文,文字平实、易懂然而意味隽永。我曾经在中学里以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一字一句地研读过鲁迅的很多文章。他战斗檄文的磅礴气势,文字结构的简练深刻,对人生的大无畏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也深刻影响着我的行文习惯,包括遣词造句,是我最乐意吸收的文学养分源泉。 真的开始写这篇命题作文的时候,我竟然觉着累了。命题让我突然打开搜索记忆的阀门,过眼书目纷至沓来。这比我当初(两个小时前)打下第一行字时所料想得复杂多了。然而最后我发觉,它却竟然是我短暂的一份人生总结,是我珍贵回忆里的一个美丽的惊叹。我要感谢为我命题的摄友千江月,是她给了我这样一个停顿和回首的机会。我现在将命题扔在这儿,希望能有兴趣接下去完成的朋友在完成之后,给我一个连接的地址,让我分享你的快乐记忆,我是真诚的! ,O]AB
,O]AB
补记:其实今天才将这篇命题作文的答复发上来,是由于我的主页从周一开始便不能上传任何文字和图片,咨询之后才知道是技术人员更改了安全等级,安全设置过高,连我也拒绝在外了,有时候想想“水至清则无鱼”真有道理。所以交流和争论是多么伟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