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书香门第有着深厚家学的闺秀,一个是富贵皇商有着广博见识的小姐;一个前世为仙草为还泪报恩降尘,一个今生有夙缘为成就金玉相逢;一个有万人不及的敏捷才思,一个有众皆叹服的沉静大方;一个使人爱,使人怜,使人欲远还近,一个使人慕,使人敬,使人欲近还远。这两人好象生来就是互相映照,比并来看的。但是张爱玲所说的参差的对照,不是截然的红配绿。戏台上面,有个唱红脸的就有个唱白脸的。《三国演义》里有个刘备就有个曹操。红楼里钗黛也有着解不开的宿命关联,但不是忠奸善恶那么简单。
"v1(f| a 黛玉的身份遭遇书里写的清清楚楚,父母相继而亡,族中人丁稀落,无以为靠,只有投奔外祖母。而前世是一株仙草得侍者灌溉故以泪报恩,有因有果,合情合理。相比之下,宝钗的地位境遇就有些尴尬,待选既然没选上,在亲戚家住一些日子也罢,哪有个寄住不走的。那个锁是个和尚给的,说的更是混帐话,什么有玉的才配?天下有玉的公子哥儿多了,难道捡哪一个都成?这锁的来历实在蹊跷,如果说雪芹又跟我们开玩笑,那写香菱、宝玉、黛玉、妙玉,甚至湘莲中出现的和尚道士和说的那些话又当何解?难道都是幻影假话?如果说这锁是真的,那和尚道士的目的何在?送宝钗到贾府以了情债,以完此劫吗?值得玩味的是,薛家人,贾家人对这金锁这天定姻缘说法的态度。既有了宝钗,有了这金玉,薛母的攀贵之心,王夫人的固权之意,曲折之下,昭然若揭。薛家一个寡母一个孽子一个弱女,它需要一门真正相扶相帮仗腰子的亲戚;王夫人外有大房虎视耽耽,内有小老婆一党俟机而动,也需要个得力而可靠的助手垄断权利。宝钗一个姑娘家,这种婚姻事听见只有去躲的,还有的出谋划策想出金锁计不成?偏偏又夹在中间儿,能不尴尬?能不小心?能不避嫌?而让她背离间宝黛爱情的黑锅,公允乎?客观乎?
"v1(f| a 黛玉和宝玉,从小一个桌子上吃饭,一个床上睡觉,有好东西共同分享,有好书彼此参阅。黛玉的泪,连紫鹃等人都看惯了,每常由她去落,姐妹们也只劝劝。但宝玉不独能劝,还能解劝,就是理解她为什么哭,猜到她的心思才去劝。并且能发挥想象,转移忧郁症患者的注意力,收效比较明显。而黛玉每每在考试中直接用作弊的方法帮宝玉,替他写应制诗,替他写小楷,而且字迹足以以假乱真,比单单临了几页字的其他姐妹们更上心。两人的亲厚,自是非同一般。但是那样一个神采飘逸,时发妙言,总有歪论,偏能体贴女儿心肠的贵公子,连清高的尼姑都能动心,宝钗就不能爱?园中的女儿无论贵贱贤愚,所给予宝玉的情都值得珍惜,难道宝钗就该天打雷劈?关心而劝,反遭当面下不来台,宝钗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病床亲探,带泪送药,含羞吐言,也不过落个感激。之后又被亲哥哥抢白,林妹妹打趣,宝钗心中搅出的酸苦,一滴也倒不出来。她一样也有羞拢红麝串的忘情时刻,但当她旁观到宝黛不寻常的亲密关系时,尤其当听到宝玉的亲口所言时,她知道自己这份感情的付出已经没有意义。(大家只注意宝玉的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却没留心宝钗的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这一段实在是写两个人的情悟。“听了这话,不觉怔了”,能怔住,说明宝钗未始没有把金玉的说法搁在心里头想过。)她随即将此收藏起来,掩饰的几乎没有痕迹。也许因为她天生是理智型的,也许因为对宝玉的爱她还来不及投入太深,便被当事人之一亲口否决了。我想她慢慢想开了,释然了,爱情在她心中,如同蒲公英,微微摇曳,便被风吹散了。
"v1(f| a 黛玉的小性儿和宝钗的心机,是我等观书人嚼烂舌根也讨论不休的。黛玉也曾直陈,宝钗惟有在这些人戴的东西上才是有心呢!这话所指的厉害,书中众人都心知肚明,不便发言。但因为话说在明处,我们都不怪她。宝钗曾为脱身拉黛玉下水,虽有人为她辩当时情势所窘,终是洗不掉为自保而不顾别人的恶名。雪芹为黛玉想到了葬花那样风雅的事情,为湘云想到了眠花那样有趣的事情,总算宝钗有一点少女的情调扑蝶去了,随之却安排了这个暗藏玄机的小风波。说宝钗没有心机,我不相信;说宝钗不是下意识的给黛玉出了个难题儿,我也不相信;说宝钗这是给黛玉制造不良影响,以便以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自己好顺利当上宝二奶奶?我更不相信。宝钗的心机,是由家庭环境和社会阅历培养和决定的。父亲已逝,母亲无主见,哥哥是个呆霸王,家业被败的败拐骗的拐骗。凡事都要她和母亲两人商量,不周全行吗?没有个计较行吗?比不得宝玉是衔金汤匙长大的,上下都有人打点;甚至比不得黛玉,不必为家常闲事费心。在这种情况下,她训练出一套处世哲学,即:多言有失,多行惹事,不若守拙,防微杜渐。保护自己,这是她第一牢记的。次而周全身边的人,那些她欣赏却又担忧的人。所以一方面她能真诚而有力的帮助香菱、黛玉、湘云,不图回报,不计前嫌;另一方面,当危及自身时,她又能当断就断,设计抽身。宝钗的心机是盾牌,重在守;凤姐的心机是利剑,常在攻,而又攻守两宜。有些小丑红学“家”,把宝钗想成三十六计了,宝钗写“珍重芳姿昼掩门”,他说这是反讽黛玉不自重;宝钗写“眼前道路无经纬”,他说这是暗刺宝黛不守礼教。对于这样爱扣帽子的人,我真想给他一闷棍。
"v1(f| a 黛玉和宝玉的感情基础,很多人根据宝玉诉肺腑那段和两玉同看西厢一段等,认为说是反科举反封建的叛逆者。其实,黛玉是诗人型的,对俗名自然不看重,对科举也好对封建制度也好,说不上反不反的,只是不屑一顾;宝玉是个富贵闲人,爱好是在女人堆里厮混,人生终极目标是得到姐妹们的泪葬他,对仕途的看法是那里面的事和人都是愚蠢肮脏的,厌憎的要命。两人于此有契合的地方,但万没有上升到反的高度。尤其黛玉,她既然是世外的,当然没有评判这世俗道路的兴趣。而宝玉对她的爱,更不应该简单的仅仅在这上面,而是缘于两小无猜的真,倾慕她仙姝的风致才华。妙就妙在书中黛玉对此从没有明确的评价,这才和她的性格。如果她支持仕途,那也许真有些俗了,如果她大加贬斥,又说明起码她在这上头是注意过的。所以雪芹让她不说,这就方不俗了。宝钗呢,她劝宝玉读书向上,有个正经前途,这不为错吧。但是她同时反对读了书当了官却不明白圣人道理,胡作非为的人,认为这样的人还没有体力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大,我始终认为,这种看法才是真正的进步的呢,宝钗的理性分析与宝玉的感性认识其实有不谋而合的地方。虽然宝玉并不真正了解宝钗,还批评了她。宝玉真的不喜读书吗,其实那是袭人那样没文化的婢女(我没有别的意思啊)和贾政那样死板的道学先生对他的误解。他一开始就说了,除《四书》外杜撰的书太多了。后来又说,那些假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可见他还是尊重圣人之书的,虽然他觉得戏文小说更活泼更容易吸收。假圣人之理念,文人们编纂出禁锢人思想的束缚人心智的书,使下愚更容易统治,宝玉(或者说雪芹)敏锐地道出了这里面的玄机。对于高居庙堂的人,宝玉狠狠讽刺了他们一番,说他们的忠举其实是为了邀名,弃国家于不顾。雪芹更借宝钗的口,说出读书明理原是为了辅国治民,如今怎么样了呢,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雪芹给予她这样的见识,能同一般的道学先生等同看吗?
"v1(f| a 人们看到宝黛的同看西厢,可前一回里宝钗对戏文通透的解释对宝玉的启发却没有人仔细想过。宝钗自云,七八岁上也是个难缠的小姑娘,常常也和姐妹们看杂书。虽然这种心性自由发展的道路被大人斩断了,虽然后来她的藏书并没有黛玉多,但是她获取知识的途径转向了生活。凭借着她高度的悟性,她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了更广博的知识,无论绘画、戏曲、诗词、养生学等方面都有很独特的鉴赏力和深厚的造诣。对于诗词,她和黛玉的看法一致,就是有了好词句,不必限韵,她对湘云说:咱们别学那小家子气。这两个人都抓到了写诗的最高要旨,就是立意是第一位的,也就是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宝玉也不喜限韵,不过那一半恐怕是因为笔力不逮的原因吧。她对黛玉的规劝先来了个当头棒喝,“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把黛玉一时也吓蒙了,只能干笑。有人说她是伪君子,表面上是个淑女其实什么都知道,不然怎么听了小红几句墙根儿就知道人家说什么,可恼的是还来劝黛玉装正经。我要问了,湘云那样晚熟的人讲天地阴阳的时候不也因丫头问了个人的阴阳而照脸啐了丫头一口?黛玉一样的不也说出过“银样蜡枪头”的话来笑话宝玉?宝钗更比她们大几岁,正到了解人事的年纪,知道这些有什么好诧异的。有人说她帮助黛玉等是在收买人心,何况都是顺水的人情。试看看,在惜春说自己画画没颜料的时候她怎么说的:你不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只是你也用不着,给你也白放着。如今我且替你收着,等你用着这个时候我送你些。这样的色色想的周到,没有真心仅仅是一个买好所能做到的吗?判断宝钗是不是一个伪君子,要看她所想的和所做的是不是一样,我看还是基本上一致的。富贵人家里生女儿,在当时往往比男子还能光耀门楣,因为可以结上个好亲,不能进宫,起码还可以攀上皇亲。宝钗又是独女,我想她后来受到的教育就是怎样成为一个淑女,进宫待选,或者退而求次,总之是家族政治前途上的筹码。宝钗是个现实的人,她接受了这样的塑造和安排。
"v1(f| a 黛玉是个飘逸出尘的人,有个性,随性而为。宝钗爱讲道理,弟弟妹妹们有点不爱听,但因为道理天经地义的让人不容辩驳,只有拿笑而不答来搪塞。宝钗受几个伶俐妹妹的影响,偶尔也有淘气的玩笑话,比如说湘云的“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捻上些,以完此劫。”真真是黛玉的声口了。宝钗的道理,开始我也絮烦听,但后来仔细翻出来品品,觉得比那玩乐的聪明话更有味道呢。比如协同探春治家那回,探春说,朱子的文章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宝钗说,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想到现代人凡事唯求利字,忘记了先哲的教训,做人的原则,宝钗这话对我们没有警示作用吗?即使放在当时,雪芹用笔也不在说探春,而在说世人的通病啊。由此知道为什么宝钗那样的厚道人,能写出讽刺世人太毒的螃蟹咏来。如果说探春看出了家族的危机,宝钗因为读书和实践的结合,因为冷静的视角,而看到了一些社会的问题。可惜了她是个女子,还是个愿意守本分的女子,像探春说的,但凡是个男人,也早出去立出一番事业来了。有人弃她俗,再听听刚才那段话后她又说了什么。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这话俗吗?学问中便是正事,未必光做诗就不俗了,诗词小事宝钗说不仅不是女人的本分,究竟也不是男人的本分,那只是辅助治理国家的人闲暇时用来放松精神的小游戏。(当然也是一种文化)黛玉也说,谁不是玩,认真说在作诗还被人笑死了呢。是真名士自风流,强努着做个样子太累,不是钗黛这种酷人所为。呵呵。
"v1(f| a 书中香菱出场时,和尚曾说,这孩子“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评又说,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红楼梦是脂粉英雄的传记,这些女儿们又都是有命无运的。雪芹敷衍一段还泪说,又投下一个金锁。这锁,宝玉说,和尚道士的话哪能信啊!黛玉说,我宝哥哥不是重那邪说不重人的笨蛋。黛玉无金,而得人,既得人却不能相守,痛何如哉!宝钗有金,而无人,这金锁去了她一生的幸福,偏偏她早有先觉和自省却一样挣不过命运,哀何能减!玉碎锁断,此恨绵绵!
[ 此贴被夜看井幻在2006-11-07 15:5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