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岸,看到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来水库游玩,有人提到游泳安全问题,说现在溺水死亡的事故是不是多了一些,早几天的一天就有三起事故,共16人溺水死亡。有人解释是现在新闻传播快的原因。有的道理,以前消息闭塞,只能知道周围的事情,不说全国,就是邻村的事所知也是有限。这三起溺水死亡事故都是外省的,只要会上网看新闻的,人们第一时间就会看到。
仔细想也不全对,16人溺水死亡,只是三起重大事故的统计,如果小的事故都计算在内,这一天溺水死亡肯定不至16人。国家这么大,事故总有的,只是多人一起溺水死亡,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有,新闻传播,外面的东西传得快,本地传得慢,甚至成了旧闻才知道。防溺水,每当夏季来临,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安全教育强调了这么多年,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效果。听说本地今年的溺水死亡人数已经超标了。对安全工作要考核,总有指标的,听起来全没道理,可除了这个标准似乎没有其它标准。能不能安全,除了教育,我看还跟运气有关。运气差了,喝凉水也塞牙,这是古话。
现在的河流多是采过沙的,留下许多深水潭,人入水后,一步之差就是几米十几米深,人踩在深水潭边上,踩一脚陷一脚,人难免紧张,紧张了就容易出事。常听到游泳高手为此丧命,况且是没有多少自救经验的孩子。水库情况有点类似。水库的另一个特点,上下层水温差大,人入水后容易发生抽筋。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圈养的,说是会游泳,也只是在游泳池里游,难以适应野外水体。家长教育,这不能去,那不能去,孩子总有逆反心理,不能去反而他们要求。夏天嬉水,属于人的天性,为了安全,人的天性也给抹杀了,反自然啊。总有家长失去控制的时间,溺水事故总是防不胜防。
早几十年前,河流是自然的,水中的孩子也是野生的,孩子下了水,都是几个小时半天的。都这样玩,也没出什么大事故。家里也有安全教育的,无非是一阵咒骂或一顿痛打。骂过打过之后,改天照游不误。以前家庭子女多,父母忙着家庭成员的肚皮问题,安全是退居第二的。不像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的成活率要确保百分百,如果有失就是毁了一个家庭。有句话古话,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足,换个说法,常在水中玩,难免不死人,这可是人们不愿接受的。人能否活这在世上,还得靠运气的。 前几天的溺水死亡事故惊动了教育部。教育部官方网站近日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山东湖南黑龙江三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的紧急通报》。通报指出,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通报要求立即开展全面排查。十分痛心,最痛心的当然当事家庭,其他痛过一阵都会忘记的。如何防溺水,通常是阻止孩子游泳,用堵的方法。河流山塘水库都竖起了牌子,上面的字是严禁游泳或者水深危险的警告。我的理解,这些牌子主要功能是推卸责任用的。现在似乎有这样的规则,出了溺水事故的,河流山塘水库的责任人要赔点钱。性命关天,赔钱只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