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周年,第三任香港特首也马上要上任了。
十年前的七一前夕,那是一个喜庆的时间。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要回归母亲的怀抱,文明古国举国欢庆,中华大地处处欢声个个笑语。
出纪念邮票的,搞首日封的……有头脑的商家,早就八仙过海出谋划策,推出种种纪念与庆祝活动来。象我这样当时正逢经济极其紧张的困难户,也不惜挤出几百元来购置首日封等纪念品,以资纪念这盛世壮举。而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开通上海至香港九龙的列车,加强香港与内地的铁路联系,使之成为一条交通纽带。
上海至九龙列车,将在香港回归前开通,直接从广州南下进入尚属资本主义领地的香港,她将代表我们祖国的形象,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当时报刊舆论报道得很多,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件事,一是车辆外形与配套设施要一流的,二是列车员从外貌到品质要一流的。因此,有关在筹备期间的事,时常见诸新闻报道,特别是在华东地区范围内选拔列车员,更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记得,上海至九龙列车的首发日期,是在1997年9月17日。这一天,也正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外出旅游。
这旅游,官方语言应该是疗休养,由工会组织的。过去年月,这疗养一般是劳模或先进工作者才有可能享受,后来是按名额分配再由单位安排。1989年,我原先工作的单位就分配到3%刚好是一个人的疗休养名额,这荣幸居然落到我的头上,而我偏偏不领情坚持要让给一线工人,主动放弃了这一难得的机会。再次听到疗休养这个名词是1993年了,那时我刚调到现在这个城市,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满眼生人,工会好象安排每年一次的疗休养也即是现在大家熟知的旅游,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享受。当时我问同科室的T,这样的旅游一般自己还得花多少钱?他告诉我自己起码还得花二千元左右,我一听就被吓住了。那一年刚好单位集资建房,原本一穷二白的家庭已经是焦头烂额,集资款除了部分银行贷款外,全靠老妻向同学借贷。家里连青菜都不敢尽兴地买,家人连理发都不敢上街花钱,而是在家里自我解决,哪还有余钱让我出去旅游呢?因此,决心放弃这样的旅游活动,这一放弃就是四年。
一次偶然机会得知,这样的旅游费用全部是公家掏,如果不买东西自己是用不着花钱的,因此才有了1997年我的第一次广深珠之行。
那天,进了杭州火车站站台,就见墙壁上挂着横幅,许多工作人员整整齐齐地列队在等候。原来,我们乘坐的是上海至香港九龙的首发列车,车站工作人员正在作着迎送的仪式准备。不久,车站内鼓乐声起,崭新的机车拖着车厢鸣笛徐徐地进入站台,工作人员对驶来的列车行举手礼,列车停稳以后各车厢门口跳下跟车列车员,全是清一色的妙龄美女,她们经过同样的行礼等礼节后,即接待旅客上车。后来我注意到,每经过大一点的车站,都有这样的迎送仪式。
记得经过了二夜一天时间,我们到广州站下车,在此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是列车设施是从没见过的,普通卧铺是有门的包厢,而且是二层并非普通列车的三层,过道似乎也比普通列车通畅。二是经精心挑选的列车员全是美女级别的,身材高挑面貌姣好,举止大方行为得体,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可惜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否则一定会有许多人要求与她们合影留念。三是在车上期间完全免费供应饭菜,并且赠送一只小排球的工艺品为纪念(至今这小东西还挂在我的卧室内)。
列车也推出上海至九龙开通首日纪念封,上面有铁道部部长与上海铁路局局长等领导的签名,还可以请列车长或你喜欢的列车员当场签名。我记得,我们同行者也都起码每人购了一套。
这一趟火车旅行,是我一生中最为惬意的旅行,虽然具体细节、列车工作人员的模样逐渐淡化,但那一次列车行的整体感觉,在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广州、深圳、珠海旅行回来没几天,我就与家人以及亲戚一起在家中通过电视节目,目睹了香港回归的全过程。这是一个让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是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