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神话
C4-%|+Q i ——复信美丽的神话
C4-%|+Q i C4-%|+Q i 美丽的神话写了一篇《我眼中的别傛——再写一封给梧桐书屋老师的信》发在论坛,我读后很感动,当时就写了《简单的回复》。没想到她竟然依旧寄了一封挂号信给我。
C4-%|+Q i C4-%|+Q i 这封信到传达室已经好几天了,今天偶然想起去看看,才发现竟有此信。虽然耽搁了几天,我依然十分欣喜。虽然在网络论坛已经读过,回到家后我还是一字一句细细读了一遍。
C4-%|+Q i C4-%|+Q i 读信和读网络文章感觉大不一样,有一种异样的欣喜和快乐。
C4-%|+Q i C4-%|+Q i 其实,美丽的神话每天工作很忙,还要照顾孩子,能够挤出时间用电脑写作已经很不容易,她却还是一字一句,一行一行地写到信纸上,怎能不令我感动万分?我能够想象得出她写信时的情景,仿佛感觉到了她的心跳,她的激动。信纸上每一个字都充满着灵性,传递给我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
C4-%|+Q i C4-%|+Q i 从来信中我还看到,她读《静静的胡杨林》竟然也是那么仔细,甚至“在公交车上也捧着这本书看得如痴如醉”,连坐在她“身边的先生也觉得好笑”,“开玩笑埋怨我着迷于看书也不和他说话了”。这情景使我深感意外,拙著哪里值得如此痴迷呢?
C4-%|+Q i C4-%|+Q i 美丽的神话信中说她读到许多地方都感动得哭了,对此我倒不觉得意外,因为我已经了解了,她是一位颇重感情的读者。由此我产生联想,一个人,确实需要懂得感动。懂得感动的人才懂得生活,懂得珍惜。比如我自己,看电视看到感人肺腑之处,也会情不自禁地泪眼模糊起来。
C4-%|+Q i C4-%|+Q i 美丽的神话已经读完了《静静的胡杨林》,而且引起了自己的共鸣,正在撰写她作为青年志愿者到四川偏远贫困山区扶贫经历的回忆录。能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也是读书的一种收获。她已经写了七八篇,每篇都表现了善良真诚的情感。相信她一定能如愿写完,然后再作加工润色,那一定会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C4-%|+Q i C4-%|+Q i 尽管我很高兴收到远方寄来的书信,但是为美丽的神话着想,还是节省点时间吧,你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呢!说起来惭愧,我竟没有写一封书信寄去。长时间以来习惯了电脑写作,早已懒得用钢笔写字了。不过,也许以后某一天,你会意想不到地收到我寄去的书信。不过可不要想啊,想的时候不会有哦。
C4-%|+Q i C4-%|+Q i 读信之后,凌乱地写到这里。最后,请记住我送你的四句话:工作要做好,身体要保重。凡事多从容,快乐在其中。
C4-%|+Q i C4-%|+Q i (2007年6月10日19:58:25)
C4-%|+Q i C4-%|+Q i C4-%|+Q i 附:《简单的回复——致美丽的神话》
C4-%|+Q i C4-%|+Q i 简单的回复
C4-%|+Q i ——致美丽的神话
C4-%|+Q i C4-%|+Q i 谢谢美丽的神话!你真叫我感动。你读书读得很细,几乎是沉浸到书中去了。这部书能够有像你这样的读者,应该说是它的荣幸。
C4-%|+Q i C4-%|+Q i 关于这部书,我曾写过一篇《一杯白开水——怎样读〈静静的胡杨林〉》,那里面说的都是由衷之言。尤其是在现时代,这部书并不那么符合人们的欣赏口味,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然而,这部书我也只能这样来写,我不会,也不愿刻意地去迎合一般人的那种情趣。
C4-%|+Q i C4-%|+Q i 还有一点,这部书篇幅太长,所以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读者不能静下心来阅读的时候,就很难读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有什么感觉。所以,我常对身边的朋友们说,如果想看热闹,就不要读这部书。假如有兴趣,可以在空暇时,每天静静地读上几页,或许还会有点味道,或许会从中想到点儿什么。
C4-%|+Q i C4-%|+Q i 美丽的神话,你真是太不一般了。你的信字里行间都表现了你的善良。你说你读到那些地方竟然哭了,可见你阅读的时候多么用心,多么用情。看得出书中的人物都给了你很深的印象,你确实还有好多话想说而没有说。读你的信我几乎感觉到了你的心跳,感觉到了你的激动。一部书能有你这样的读者,哪怕只有一位,也足以令作者深感欣慰。
C4-%|+Q i C4-%|+Q i 想说的话很多,暂时就此打住吧。但愿这杯白开水能给你更多的快乐!
C4-%|+Q i C4-%|+Q i (2007年5月27日 19:14)
C4-%|+Q i C4-%|+Q i 一杯白开水——怎样读《静静的胡杨林》
C4-%|+Q i 链接: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54&ID=1072159 C4-%|+Q i C4-%|+Q i C4-%|+Q i 附:美丽的神话《我眼中的别傛——再写一封给梧桐书屋老师的信》
C4-%|+Q i C4-%|+Q i 李老师:
C4-%|+Q i 您好!
C4-%|+Q i C4-%|+Q i 我又给您写信了,看到网上您《收到书信的快乐》,我就认定您是可以信赖的朋友。还有阿姨,我心中的别傛,她肯定也愿意做我的朋友,您说是吗?
C4-%|+Q i C4-%|+Q i 这些天,我着迷于看您写的小说,之前在论坛已经浏览过一遍了,但是,纸质的小说捧在手中让人更感亲近。我想快点看完,却又一次次地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一次次的落泪了,不是我多愁善感,以前我也看了大量的中外小说,却从来没有为谁落泪。刚刚从一个朋友那里回来,她说:“我看了你的网络日记后,才知道你并不是表面上的大大咧咧风风火火,你其实很细腻的。”也许,我的身上真的只有职业女性的那种冷静干练不易动情的样子了吧,我不知道。我在公交车上也捧着这本书看得如痴如醉,连坐在我身边的先生也觉得好笑,开玩笑埋怨我着迷于看书也不和他说话了。昨晚,我和先生一起外出吃饭,我顺手又带上了这本书。
C4-%|+Q i C4-%|+Q i 先说说书里让我感动和震撼的片断吧。开头,我也忧伤着别傛的忧伤。比方,她写了“我的妈妈”却被同学奚落;她得到三好学生的荣誉却得不到爸爸的一句询问;她没有礼物和生日蛋糕的10岁生日;她16岁时候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母婚姻真相的时候……我的心竟然有了和别傛一样的想法——离开家庭到边疆去。这就是我从一开始就能把握别傛心理的缘故吧,这样的心理象极了我初中毕业到另外一个城市读书时候的心理。我的父亲当然不能和别亦瑞相比,只是同样优秀如别亦瑞的父亲寄托我太大的希望,而我却不愿在他太大的威严和太大的希望下喘不过气地学习生活。我要离开他,离开家庭。我是当时唯一在新的城市里新的学校中不会哭的女孩子,别的女孩子都和自己的亲人又抱又哭的,我就冷漠地看着别人,也冷淡地和送我到学校的父母告别。现在想来,真是惭愧,无论我是求学还是工作或者到四川扶贫,没有父亲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样“自由”的,我一脉相承了父亲的善良和热心,不然,我一定是平庸孤傲的人。有朋友说我太热心了,是夸是嘲我不知道,我说我的热心是与生俱来的,因为热心,我也受过人家的骗。呵呵,让老师您见笑了吧。那年四川归来,几乎所有的领导和伙伴对我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善良。我想这样的品质我也会遗传给我的孩子,我的后代。而对父亲的感恩,不在以后,就在现在。同样,我也感谢我的母亲和我的公婆。
C4-%|+Q i C4-%|+Q i 我喜欢小说中别傛的善良,她对黄羊“花花”的照顾让我感动,触动心底最软的神经。她对“黑风暴”中张塔丽的保护让我无比震撼,我在大家找到她的时候哭了,在张塔丽作报告时候哭了,在她父亲不幸离世时候哭了……哭她虚弱的身体,哭她坚强的性格。她的博学多才让我赞叹,她的善良热情让我佩服,她就象夏天最后一朵骄傲开放着的玫瑰!她在我的心里更象一个“心上人”,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她的举止谈吐,她的温文尔雅,她的传说,她的故事,她的《诗经》《宋词》和普希金,还有“春回大地”,以及让人陡然心动的“暮色美女图”,不仅让黎梦、欧阳明、曾思远等人迷恋,也让我着迷。
C4-%|+Q i C4-%|+Q i 我就这样看一段,又让自己平静一下,没有急迫地去翻看书的结尾,沉浸在故事中,不肯出来,我似乎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回味书中胡杨林、黄羊“花花”,塔里木河、军垦团……老师您说您不是一个作家,你离开了回忆写不出一个字,我也不是一个评论家,也许,记录的也只是我们的“一种心情而已”!断章取义岂不又是一个李红梅。呵呵,我的脑子蹦跳着太多的小说人物了。God will forgive,too!上帝也会原谅的!老师您不会见怪吧!
C4-%|+Q i C4-%|+Q i 先写这些吧,因为小说我还没有看完。说不定等会又会想到写信说点什么,寄信和盼信幸福快乐,却“折磨”人,我突然想到了陈佳玲,我还是先发到网上吧,不知道老师您看了会怎么想?
C4-%|+Q i C4-%|+Q i 衷心祝愿您和阿姨健康平安幸福快乐!我还有好多话要和你们讲上几十年!
C4-%|+Q i C4-%|+Q i 美丽的神话
C4-%|+Q i C4-%|+Q i 2007.2.27下午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