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uZ$
八
小筑家东侧有一幢二层老屋,往东延伸即是一条老街。从此老屋建筑模式以及破旧程度看,此房屋建造年代一定比较久远了。每一间门前,除了门还有可以拆卸的窗板,当是商铺建筑,想必此屋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在经过这屋前面时,cai111带着我走进了第二间房。房门开着,房内有一张床铺与许多杂物,靠床一侧沿板壁立着一个旧的柜子。床上挂着一顶蚊帐,床沿坐着一个老人,老人表情木讷,行动滞缓。cai111介绍说这位老人喜欢根雕,家里留有不少当年他的作品。
我边欣赏着那个柜子中的根雕边与老人攀谈,知道老人有七十多岁了,过去热衷于根雕。看他身子骨不很硬朗,再说时间紧就没与老人多聊,随cai111去楼上看根雕了。
房屋老了,人老了。房内很乱,特别是居室后间,还很脏,灰尘很厚。联想到这间屋门前没象人家那样张贴鲜红的对联,也没有停放类似摩托车那样的交通工具或物件,心想这是一个空巢老人无疑。不免对老人升起一股悲悯之情,缺少照顾的老人,生活质量低,各方面的需求难以保障。
小心翼翼地踏着似乎有点晃动的已经很破败的楼梯,爬到楼上就见楼板上随意摆放着许多根雕作品,零乱地但都已经蒙尘。严格来说,有许多只能算是半成品,因为有的只进行过粗糙的加工,而且没给予它们命名。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竹根雕成的美须公,脸部雕刻得十分神似。环顾楼房内,还有寿星、鹿、恐龙、双蛇缠绕……特别还有荷花既有莲篷又有花,在根雕艺术中是十分鲜见的。


这些根雕之中,许多都极其神似,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艺术元素,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工,并予以命名装以台架,就是艺术品了。然而,老人没有继续,或者限于他的本身艺术素质,或者限于他的身体条件,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在某个特定的环境或情况下,艺术品与素材、艺术家与普通人,仅是一步之遥。如果这些根雕再经细琢与包装,就是艺术品;这些根雕成了为人们知道而且认可的艺术品,老人不也就成为艺术家——起码是艺人了。那么,老人还会是现在这样一种境况吗?
步出老屋,虽然脚步匆匆,但我的心里在咀嚼着刚才的一幕——老人、零乱的老屋、未完成的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