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89阅读
  • 5回复

在家门口旅行之六:金色的瑞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柠檬
 

发帖
123
蜂蜜
8088
威望
48
宣传贡献值
14
交易币
0
好评度
13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10-19
金色的瑞岩
Gb|}Su  
Gb|}Su  
        那天赶到瑞岩,太阳已经有些西斜,只是照在身上还是辣辣的。 Gb|}Su  
Gb|}Su  
      瑞岩山位于北洋镇瑞岩村,离城区22公里,是浙东佛教名山,曾经的岁月里有着太多的辉煌。车过猢狲岭隧道,往右拐入一条水泥小道,转过一处大弯,便是一番迥异的风景。阳光下的一切泛着金色的光芒,山谷里萦绕着暖暖的气息,有几个村人在忙碌地修着水渠,还有一两人在田间悠悠劳作着。成片的稻田郁郁葱葱,山上苍翠的树木和竹林密密匝匝,没有一丝风的侵扰,宁静祥和的景象使我恍入桃源。 Gb|}Su  
Gb|}Su  
      远远地就看见庄稼地里的瑞岩塔,渐近后将车停在路边,沿田间小路走了过去。瑞岩塔全称为“瑞岩净土寺塔”,是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瑞岩寺僧人了性和尚募建的五级六面砖塔,1997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午后阳光下的瑞岩塔笼着一层金黄的色泽,熠熠生辉,塔后是一条发源于梅峰山的杨岙溪。站在塔下,明显地感到塔身向着东边倾斜,而且还斜得歪歪扭扭。我们正纳闷,讨论着塔倾斜的原因。一位正在田里忙活的村人热心地过来给我们作着介绍,极其讶异我们对塔身倾斜方向的看法,对H放在地上的高高的三脚架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劲儿地围着它转悠,并认定这是一个先进的测量仪器,而于我们手上的相机竟也茫茫然无所知。不停地问着让人目不暇接的问题,令我有些哑然。他却似乎并不想得到答案,问完后便扛着锄头满意而去。看着他渐远的悠然背影,置身于这静谧的田园里,听溪水潺潺流过的声音,竟使我有种误入桃花源的感觉,恍惚这是一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 Gb|}Su  
Gb|}Su  
      瑞岩山、瑞岩寺有着太多让人想象的余地。今日如此宁静的山谷在过去的1700多年里曾是个佛光普照的世界。《四库全书·浙江通志》记载:“瑞岩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山石皆紫。”旧志也都载“其山石皆紫色”。许是这与别处不同的山石,汉代如意道人就曾在这里建有道院。东晋时高僧怀玉改道院为佛寺,隋代天台宗祖师智岂页大师也曾“遍游山水,尝栖瑞岩”,并建有经幡台。唐末景福元年(892),青原派高僧师彦云游至黄岩时,在瑞岩山上建寺,传播禅宗。乾宁三年(895)朝廷赐名“瑞岩”。唐末时禅宗青原派分化出曹洞宗,并风行江南,成为佛教各派之首。瑞岩自此成为浙东曹洞宗名刹,唐代“扣冰古佛”曾居瑞岩弘扬佛法。至北宋祥符元年 (1008),朝廷又赐名“瑞岩净土院”,南宋高僧因成和如净住持瑞岩院时,瑞岩达到了鼎盛时期,寺产达5000多亩,绵延至茅畲一带,为黄岩87座寺院之首,居台州362座寺院的第4位,仅次于台州报恩寺、天台报恩寺和天台国清寺。明初曹洞宗大盛时,虎丘派高僧无愠住持于此,瑞岩再次名扬江南。知县袁应祺写诗赞:“夜深紫气横千尺,可是牟尼现重来。”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瑞岩寺毁于太平军之手,后虽重建再不复往日辉煌。同治九年(1870)知县孙憙废寺办学,一代名刹从此消弥。 Gb|}Su  
Gb|}Su  
      瑞岩寺在明末搬迁至山下,山上曾留有智岂页大师的经幡台和师彦坐禅的“惺惺石”。“惺惺石”早已荡然无存,今日山上还有当年胜景大泽塘遗址和滴滴泉。大泽塘原本是瑞岩寺前的池塘,后被寺僧慈保改造,用于蓄水灌溉,这应该是黄岩最早的水库了,可惜清末时已干涸成田。滴滴泉绵延至今,依然滴沥不尽。 Gb|}Su  
Gb|}Su  
      南宋时,日本高僧道元拜如净为师,回国后创立日本的曹洞宗,故瑞岩寺还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便不断有日本佛徒来遗址参拜。今日的瑞岩寺是三年前落成的,寺院小小的,却也不失庄严,殿内崭新的如来和观音像金光灿灿。寺里除了我和H,再无外人。看寺里唯一的僧人在殿内独自敲着木鱼诵经,难以想象过去的日子里,这个宁静的山谷里曾经产生过如净、无愠、妙伦、居顶等十多位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名僧。长眠于瑞岩山上的师彦大师,此刻是否还在静静聆听这孤独的梵呗之音呢?岁月如梭,应验了《金纲经》里的一句箴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时间之河带走了一切鲜活而跳跃的东西,却给了我们依稀的影子。 Gb|}Su  
Gb|}Su  
      夕阳照在殿前的空地上,温暖而慵懒的感觉令人心动,我便在寺里漫无目的地转悠,思绪也漫无边际地飘忽起来。我不是一个信佛的人,却喜欢佛教,喜欢曹洞宗倡导的“只管打坐,即心是佛”的理念。佛教有着比其它任何宗教更多的包容性、自由度和“众生平等”的意识,这也是我喜欢它的理由。想起魅力无穷的苏曼殊和李叔同,两个才华横溢又迥然不同的艺术家兼高僧,当年的南社二僧,如柳亚子言,为“逃释归儒之曼殊与逃儒归释之弘一”。在僧俗之间徘徊不止的曼殊,来去无踪、天马行空,漠视名利,被孙中山先生由衷地赞为“率真”的情僧,一生悲情,真正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人。清晰记得少年时看曼殊传记时曾涕泪横流,并为此写下:“莫言和尚太风流,佛法无边奈若何。多情多义一疯僧,牵挂若无迷雾浓。少小离家遁空门,踪迹全无任性情。人生酸甜咀嚼尽,短暂一生钟意味。”我最感动于李叔同在成为弘一法师后说的一段话:“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可见佛教一直都在与时俱进着。上次听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讲述佛教在今日社会存在的意义时,他一再强调着精神的和谐,认为玄奘的一生就是季羡林所说的“人自身的和谐”最好的体现。今日的人们,追求的不正是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吗?渴望的不正是“钟意味”的和谐人生吗? Gb|}Su  
Gb|}Su  
      瑞岩山、瑞岩寺、瑞岩塔和瑞岩村罩在金黄的夕阳里,如片片佛光的照耀,温暖而安宁。连村里的狗狗见着生人也不狂吠,只是默默注视着我,温柔而善解人意的样子,让人不辨今夕何夕。坐回车里,蓦然想起《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耳边响起的,是李叔同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Gb|}Su  
Gb|}Su  
      瑞岩,留给我的,是“我心素心闲,清川澹如此”的清悠,是“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的呢喃,是心田里的一抹金色……
[ 此贴被柠檬在2007-10-19 23:12重新编辑 ]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10-19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朱幼隶先生的《瑞岩寺钩沉》,让比较多地了解了瑞岩寺。三、四年前,曾与友人一块去过瑞岩寺,那时已经有了一个僧人住持,有了一个还没完全建完全的大雄宝殿。不知如今,那里是一副怎么样的情况了? Gb|}Su  
Gb|}Su  
瑞岩,有太多的历史,有太厚的底蕴,需要我们去钩沉。可惜那次我们去的匆匆,离得也匆匆,希望哪一天能够心无旁顾地,在瑞岩盘桓上一整天。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10-20
看着柠檬的帖子总觉得自己枉为了台州人,谢谢,柠檬让我了解了这么多家门口的风景与故事。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和弦

发帖
2300
蜂蜜
8522
威望
128
宣传贡献值
305
交易币
0
好评度
29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0-21
老秋,应是朱幼棣,他还续写了《瑞岩寺钩沉之二》。 N|Cy!E=d  
N|Cy!E=d  
读到柠檬美文中的“为黄岩87座寺院之首”一句,想起黄岩曾有寺院近百座,规模实在不小,而瑞岩寺曾经在佛教中的一席之地,在今日几近荒芜的山野间更是无法想象的。如今的瑞岩寺,只有一座大雄宝殿兀自矗立,毫无遮拦就看见了,没有山门,没有天王殿,它的衰落让我害怕人类变革的力量。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ababearbear。

个人主页http://www.hxphoto.com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0-22
引用第3楼和弦于2007-10-21 22:13发表的  : N|Cy!E=d  
老秋,应是朱幼棣,他还续写了《瑞岩寺钩沉之二》。
读到柠檬美文中的“为黄岩87座寺院之首”一句,想起黄岩曾有寺院近百座,规模实在不小,而瑞岩寺曾经在佛教中的一席之地,在今日几近荒芜的山野间更是无法想象的。如今的瑞岩寺,只有一座大雄宝殿兀自矗立,毫无遮拦就看见了,没有山门,没有天王殿,它的衰落让我害怕人类变革的力量。
N|Cy!E=d  
谢谢纠正,当时竟然一时想不起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来。 N|Cy!E=d  
原以为这几年一定有不小变化,想不到还是与我三年前到过的一样,真令人感叹。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0-26
明天,我将再度去寻找瑞岩的过去……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