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94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章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梧桐书屋
 

发帖
1180
蜂蜜
10583
威望
24
宣传贡献值
1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4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6-05
网络文章及其他 +`*qlP;  
——回复网友跟贴 +`*qlP;  
+`*qlP;  
一位网友在我的《写文章应该讲究文理通顺》一文中跟贴,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他是这样说的—— +`*qlP;  
+`*qlP;  
在网络上,我更喜欢信马由缰,不顾及语法,这没什么不好。梧桐老师大概把网络文章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论文混为一谈了。据说王曦之写兰亭集序,头次错字勾勾划划,待清醒时重写,反不如初。 +`*qlP;  
+`*qlP;  
再以举例:比如,某论坛“散文随笔”栏目有一篇被挂在“首页推荐”位置颇被看好的文章,题为《阅读或者悦读》。文章第三段写去北京图书馆查阅“唐德刚关于史学的一部巨著”。其中有一句话道:“由于我的借书证是中级职称而不是高级虽然自觉水平在高级之上,因此,此书不能外借。” +`*qlP;  
+`*qlP;  
把两句话并在了一起,也没什么不好,让人看明白了就好,网络文字要的就是一个快捷和意思清楚,信马由缰可也,不必太顾及什么语法。文章怎么写,全在个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否则岂不成了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八股? +`*qlP;  
+`*qlP;  
新近出现的打酱油,不知老师怎么评论,很另类,极不严肃,我看却风趣。 +`*qlP;  
+`*qlP;  
有时候,文字意思到了就行,打个比方:今天什么日子,本想写点什么,却发不出,有时意思到了也不允许。就更不必论什么文法不文法了。一点浅见,并问好。 +`*qlP;  
+`*qlP;  
(2008-6-4 15:47:55) +`*qlP;  
+`*qlP;  
很高兴看到这位网友坦诚的交流。思考了一下,这位网友回贴文中所说,看来是带点普遍性,因此有必要认真予以答复,也可供网络上其他朋友参考。 +`*qlP;  
+`*qlP;  
“大概把网络文章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论文混为一谈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qlP;  
+`*qlP;  
不错,“网络文章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论文”确实有区别。但是,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网络文章”更具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制约,因为它较少功利目的,更多地尊重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论文”,首先就要受到杂志的限制和制约,因为每本杂志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qlP;  
+`*qlP;  
“网络文章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论文”的区别决不在于水准的高低。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功利目的淡薄的人,并不在乎自己的文章是否被某杂志刊用。有些文章恰好迎合某杂志当时之需要而被刊用,并不意味着它一定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qlP;  
+`*qlP;  
因此,我们不能认为网络文章就低一等,就可以不用讲究文理通顺。是的,网络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草创性。因为,大家都忙于每日的生计,写文章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常常是匆忙之中草草而就,难免出现不够严谨和错漏之处。对此,恰好有网络的互动性能够予以弥补。我们提倡更多的交流互动,不仅是彼此欣赏,更多的是为了促进文章的进一步完善。网络文章随时都可以修改,杂志却不能。这正是网络文章的长处。那么,为什么要修改呢?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越改越好,使自己的写作水准不断得以提升。所以,认为在网络上可以“信马由缰,不顾及语法”的说法或做法都不可取。 +`*qlP;  
+`*qlP;  
无论发表在哪里,写文章都需要讲究文理通顺。这其实是最基本的常识。文品即人品。不尊重读者,不尊重文字,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我相信所有写文章的人,都不会愿意自己的文章被人说成是文理不通。如果那样,还写什么文章呢? +`*qlP;  
+`*qlP;  
这位网友举例说:“据说王曦之写兰亭集序,头次错字勾勾划划,待清醒时重写,反不如初”。这个“据说”实属误传。事实是,“草稿为行书,既成后,数度誊清,均不及草稿,遂不再誊清。” +`*qlP;  
+`*qlP;  
这段被传为佳话的故事是这样的: +`*qlP;  
+`*qlP;  
有一次王羲之与当朝的文人孙承公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修祓禊(音fúxì)(这是一种古代的习俗,阴历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 +`*qlP;  
+`*qlP;  
当时,他稍有醉意,为大家作的诗写序言。他写得字字潇洒、刚劲,压倒了同代的一切书法。序言总计三百二十四字,凡是重复的字竟各个不同,写得美妙极了,真好像有神仙相助似的。其中有二十个不同形态的“之”字。“之”字最多无一似,它像一根五光十色的线索,把一颗颗珠玑串连起来,然后编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 +`*qlP;  
+`*qlP;  
等他酒醒以后,过几天又重新誊写了好多次,总是没有兰亭集会时写的那篇好。这篇《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qlP;  
+`*qlP;  
这段故事却不能作为可以不讲究文理通顺的事例。 +`*qlP;  
+`*qlP;  
这位网友说:“把两句话并在了一起,也没什么不好,让人看明白了就好,网络文字要的就是一个快捷和意思清楚,信马由缰可也,不必太顾及什么语法。” +`*qlP;  
+`*qlP;  
这种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网络文字要的就是一个快捷和意思清楚”,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字更提倡短句子,不提倡把两句话甚至三句话并在一起,作者自己不觉得拗口,读者也会觉得被绕得“晕”了。简单、简约,是快捷的基本方法。既然要的就是“意思清楚”,又怎么能“不必太顾及什么语法”呢?不顾及语法,怎么可能做到“意思清楚”呢?网络文字中,确实有一些信马由缰,不顾及语法的。可惜的是,这样的文字读者并不喜欢,因为它的意思很不清楚,需要揣度良久才能略知一二。人家心里会想,这是什么呀?把话都说不到一块儿去,还写什么文章,还贴上来丢份儿?写文章的人,谁愿意落到这步田地? +`*qlP;  
+`*qlP;  
这位网友又举例说:“文章怎么写,全在个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否则岂不成了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八股?” +`*qlP;  
+`*qlP;  
这话本身没错,但它又怎能成为“可以不讲究文理通顺”的依据呢?“文章怎么写,全在个人”说的是写什么,怎样写。就是说,每个人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包括怎样来表达的方法,“全在个人”。就算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不讲究文理通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一千个文理不通的人”合起来也绝对成不了一个“哈姆莱特”。讲究文理通顺,与发挥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并不对立,怎么会“成了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八股?” +`*qlP;  
+`*qlP;  
“新近出现的打酱油,不知老师怎么评论,很另类,极不严肃,我看却风趣”。 +`*qlP;  
+`*qlP;  
这是一种网络现象,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说它“很另类,极不严肃”倒也不确切。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一种逆反心理。它的正确意思是“别尽说些没用的,我只关心柴米油盐……”似乎表现了一种对什么都倦怠的情绪。其实质应该是对只做表面文章,不关心民生实际的消极回应。 +`*qlP;  
+`*qlP;  
类似的语言,特点是简明、形象、幽默、含蓄、口语化。它们并不存在文理不通的问题,表达的意思都很清晰,且一针见血。 +`*qlP;  
+`*qlP;  
其中的消极因素,恰恰说明无论是传统的传媒,还是网络论坛,更加需要改善自己的形象。要让自己更加贴近民生,贴近生活。少一点空话、套话、假话,多一点真情和诚意。少一点“作秀”,多一点务实。 +`*qlP;  
+`*qlP;  
这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既然问到了,就简单说这些。 +`*qlP;  
+`*qlP;  
这位网友说:“有时候,文字意思到了就行”。这话没错,就是说不必长篇累牍,尽量言简意赅。这也不是说可以不讲究文理通顺。何况,倘若文理不通,又怎能使“文字意思到了”呢? +`*qlP;  
+`*qlP;  
这位网友接着又“打个比方”说:“今天什么日子,本想写点什么,却发不出,有时意思到了也不允许。就更不必论什么文法不文法了”。这句话文理通顺,并没有“比方”出可以不用讲究文理通顺来。“不必论什么文法不文法”,是说不用专门去讨论,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既然如此,我也就此打住了。 +`*qlP;  
+`*qlP;  
(2008年6月5日3:58:54) +`*qlP;  
+`*qlP;  

发帖
5788
蜂蜜
19237
威望
36
宣传贡献值
17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6-07
嘿嘿,还有人能把自己同王羲之比的,汗!既然如此,就此打住!
做一个快乐的人!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