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知道了湖北省公安县农机局正副局长打架一事。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闻,在身边,正副职打架的也不少,恐怕大家都有所见闻。既然是一个常态,为什么大家又觉得稀奇呢?原因在于他们头顶上的乌纱帽,有笑话看,有话题说。若是街上小老百姓打架,就没有什么噱头了。
正职和副职,天生是一对矛盾。做正职者,对副职不放手、不放心,处处提防着;做副职者,对正职不维护、不协作,时时觊觎着。这样下去打架势在必然。矛盾,在于利益,正副职往往在利益上不能均衡好。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人家是正职,做副职的首先要尊重正职,理应吃亏。可偏偏副职不吃这一套,那就麻烦了。
副职何来的胆子呢?这得从副职的设置说起。
我们现在叫副职,过去不这么叫,一般有一下几个称谓,如:协办、参知、从事等。在我印象中,宋以前很少有副职,宋以后副职开始多起来了,往往一朝里有5、6个副宰相,在地方上,知州下设置判官,这个判官就是副职,可级别不低于知州,且受命于中央,类似于现在的书记。从这里可以看出设置副职的玄机,就是牵制,就是不能让你正职一手遮天,防止地方政府坐大。这是有道理的,也是宋太祖总结了自唐以后出现的节度使失控后,得出的一条政治经验。可见,副职一出生就是为了跟正职斗的,就是为了皇帝集权服务的。所以,副职的胆子可以大。
时代在前进,我们现在设置那么多副职,除了固有的职能外,多了利益分配的问题。正职的职位就那么多,是相对固定的,副职就随便多了,可以设,于是,对自己的人,对给我行贿的人怎么安排呢,自然想到了副职。所以,你看看现在的政府,一个县级市能有7、8个副市长。
官、职、秩,这三者是很有意思的。有的人级别很高,却官位低,或者,有的人待遇很高,却连一个职位都没有。分析这些就能看出这个人大致的处境。我们研究历史,从这一点出发,往往能把很多正式文件里看不到的东西,给分析出来。
做副职的人,如果做的时间久了,往往会使人消沉。但是,大多是不敢寂寞的,按文雅的说辞,他会说“宁为鸡首,不做牛后”,背地里他会很粗俗地说“要做做皇上,要日日娘娘”,副职,意味着低人一等,一个副职怎能满足?这里面也不好说对错,也许是他真的想有一番作为,也许他真的有才干。
正副职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天生的,归根结底还是上位者设置的,所以,上位者怎么利用好副职,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不可不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