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三十岁开始掉发,到现在成了半秃,看照片,仅比秋绪老大好一点。为了美观,只好来个“地方包围中央”,风一吹,哀发乱飞,像个疯子,难看死了。有一次理发,看理发员收人家5元钱,她一直收我2元钱的,这是怎么回事啊?问她是不是涨价了,她笑笑,说你的头不涨价,简单几下就好了,省事。嗨,占了人家便宜,居然不知道。回来问同事理发的价格,说一般都是10元了,最低也是5元,2元钱那是很久之前的价格了。原来如此。
心里过意不去,再去理发的时候,买了一袋子水果表示感谢。我对理发员说,给我剪个平头吧,短短的。她有点为难,说我头发太少了,恐怕不好看。都是50岁的人了,就是长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何必在意这啊。
剪了短发回来,大家都说好看。我也照照镜子,自赏一番,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子变了,还真接受不了。太短了,头皮清晰可见,这下好,成了一个准光头。一般来说,头型圆圆的人留光头好看。我的头型不是最佳的,有点扁,属于勉强可以留光头的类型。
说来也巧,早在几年前,我在网上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自称自己是光头,就聊到了有关光头和秃头的话题,还答应她写一篇《光头颂》。原因是我看过顾炎武写过一篇《秃头颂》。几年过去了,也没写成,一直是个事记在心里。
光头肯定是没有发,秃头不一定没发。过去,头上生疮后,都会留下一块一块的疤痕,一次一次的生疮,疤痕累积的多,面积扩大,就成了人们说的秃头。所以,在过去,秃子和麻子非常多,道理就在这里,医疗条件跟不上。
传统文化认为,发肤受之父母,不能剪的。为什么不能剪呢,这就是所谓的孝道,孝道不是空的,都有很多的具体规定。所以,清代以前男子都是束发。满人雉发,入主中原后也让汉人雉发,这一规定表明上看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其实是动摇汉人传统文化的大事,不可小觑的。满人无知,一意孤行,坚决推行这一措施,搞得天下人为了头发而终日不宁。有个汉人幕僚帮满人出主意,搞了个“十留十不留”,就是说十种人必须雉发,十种人可以留发。政策的这一变化,效果很好,汉人慢慢就接受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读书人不吃这一套,又不能留发,怎么办呢?他们所幸把头发全部剃掉,成了光头。所以,一时间,华夏大地上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也是一种抵抗吧,民族精神的抵抗!
我说留成光头是一种抵抗,不单单是表明的形象问题,也是有它的精神内涵的。过去,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的大户籍分就分为俗籍和僧籍了,两籍之间界限清楚,包括刑事豁免。举个例子,大家熟悉的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他杀了人为什么要去当和尚呢,就是因为一入僧籍,官府就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了。想想那时的官府还是有人情味的,官府认为,人都当和尚了,意味着断子绝孙,不食人间烟火了,已经受到了惩罚。清代汉人留光头,那意思就是我不入你的籍,与你不两立。当然,这是精神上的心理作用。
听说电视《非诚忽扰》节目里,主持人都是光头,还听说很好看。这个光头纯粹是一种时髦了。我的光头,纯粹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