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58阅读
  • 13回复

温黄平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梁同
 

发帖
135
蜂蜜
926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12-06
— 本帖被 小筑 设置为精华(2007-12-08) —
    浙江台州南部有块平地,曰:温黄平原。不过为何叫“温黄平原”而不呼为“黄温平原”,其间原由实属无知,也不曾考究,更其实是没考究之必要。那就继续直呼其为:温黄平原。 4*,q 1yK  
4*,q 1yK  
    自天安门城下驱车出京城,走104国道南下。横跨华北平原,过黄河复长江,入苏南,顺太湖进浙江境地。驶过江南水乡——杭嘉湖平原,出钱塘,于是到了老酒家乡——绍兴。您可千万别一路贪恋风光而“慢行成酩酊”,因为再一路南下,路不复平坦,醉酒开车复加危险。渐行山岭越高,渐行隧道愈密。穿行于山腹空谷,驰骋于崇山竣林中。隧道是新凿就,溪桥是现搭成。昔日的旧道全是蜿蜒盘旋的山路,和今日之路况迥然而异!旧道险峻而富有诗意。据说这是条“浙东唐诗之路”,有唐人之诗为证。想必古人造假之术远不及今,更不会有几代人集体参与造假之嫌,此话断不会是假。为此,绍兴的新昌和台州的天台两邻居还争吵过,谁都想将此美名据为己有而不容他人染指。其实,当年唐人一路乘着诗兴踏歌而行,哪能入天台境而缩脚,或入新昌界而踯躅不前?也许是脚踏新昌地,口颂天台山;也许是脚踩天台山,思绪源自新昌水。再说,茫茫山海中,焉有路标为记!不过,作为乘客我更愿意择新道而行。那旧道实在凶险,随时有失足谷地粉身碎骨之虞!我本俗人,那份诗意不去凑乎也吧!早年暑假回家,我曾于此间翻车跌落过。幸好时值爬坡伊始,落差不大,只划破点嘴唇,不曾大破相,总算娶得上老婆。可内心却落下了“病根”,每每爬坡,总凝神屏气,抓紧坐椅,随时做好被掀翻的准备。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 4*,q 1yK  
4*,q 1yK  
    沿着“浙东唐诗之路”,进入了台州地界。山,依旧是这里的主旋律,间或有村庄、小镇点缀其间。即使是“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临海城,也难免蜷缩于山谷中,四周为山笼罩。山,还是得出山,路,还是得从隧道穿过。自昔日台州府地——临海,按着路标的旨意,继续南行温州方向。入黄土岭隧道爬行,才出洞口,豁然开朗,那情景和当年武岭人入桃花源并无二致。愈行愈宽广,谷地延绵前行不再是山。南下,依然是南下,黄岩、路桥、泽国,穿境而过,行至大溪,但有绵绵大溪岭复又横亘其前。行车到此,本次行程也就结束,再过那岭将是温州雁荡了。于是,不妨停车小憩片刻,略加回顾,何如? 4*,q 1yK  
4*,q 1yK  
    起于黄岩黄土岭,收于温岭大溪岭,南北弯曲连绵六十多公里的“温黄平原”;号称浙江第二大平原。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又夹杂于崇山竣林中能有如此一片广漠平地,尤其神奇和珍贵。这里,山已悄然退出,不再是主题,取而代之为田野。南北走向的国道,依山修筑于温黄平原间,西面纵伸有限,行不多远总为大山所阻隔,俨然是一道天然屏障。路东却是一片原野,任君极目;间或有山突兀于其间,但也至多点缀而已!愈向东行愈平坦,一直延伸直至平坦如镜的东海。那广阔无垠的洋面岂只是一个“平”字了得! 4*,q 1yK  
4*,q 1yK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个是各家《地方志》的开场白,堪称为新八股文。我也懒得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就此坐着臆想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山里山珍藏,水中鱼虾游,地上庄稼长,树梢果子结,……所有这些实在是司空见惯,不值一提。哪座山里没有山珍?即便光秃秃一丝不挂还有石灰岩可供人采掘!哪条河里没有小鱼小虾戏耍其间?即便是一潭死水沟,也有些螺蛳附着于石缝间苟延生命!是地总得长出些庄稼,即便是贫瘠的黄土坡、苦咸的盐碱地,也有些沙棘迎风摇曳其上,浮萍漂游其上。更甭说天山上的雪莲,青藏高原的虫草,那可真是集天地灵气而成之稀世珍宝。至于人,就更别说了。是人,总长有一颗脑袋;既有了大脑,就会说话、思考、劳作、写字,偶尔兴起也许能作得几行歪诗,于是乎“人杰地灵”应运而生。即便今日落后于别人大半个世纪,总想方设法引经据典地论证:汉民族是世界头等聪明的。所谓的“物产丰富”、“鱼米之乡”、“人才辈出”,只是徒耗油墨,徒占书本页面的废话而已!既为地方之志,当着重于地方特色,即便是一己之短,也要勇于呈示于他人。做千篇一律的述说,岂能吊动外人前来观光、游览、考究? 4*,q 1yK  
4*,q 1yK  
    话虽如此!不过,这片土地确实适合人居,起码昔日是这样的。我出生之屋的四周,就全为水稻田包裹,农田耕作虽然辛苦,但每每看见黄灿灿的稻谷迎风招展,喜悦之情不自觉溢于言表。那片土地真是肥沃!土层深厚得如同红军过草地,翻耕起来的泥土又是那么油黑可鉴。不论种植水稻还是蔬菜、抑或瓜果,均能有个好收成。随便放养泥鳅、黄鳝、螃蟹,也有泛滥成灾之顾虑。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除了辛勤付出还得有肥沃的土壤做保证。这里总算风调雨顺。在我的记忆中,大洪水不曾泛滥过,后门的长河不曾真正断流过。这得益于星罗密布其中的河道,以及海塘防御排溉工程的完善。唯一让人头痛的是每年的台风季节,天灾带来的损失是难免的,但久居于此并熟悉台风秉性的人们,总能让田野的作物适时归仓。真正颗粒无收之景象却从未发生过。敢和天灾虎口夺食,靠的是朴实勤劳的双手,绝非是自我彪炳的英明领导。因为,即便你决策最英明、最正确,稻谷照样不会自动归仓,稻草同样不会自动堆垛。除非你有张翼德之嗓门,一声令下,喝退台风倒回洋面老家。然即便天赐如此粮仓于你,守着百里沃野,依旧生活拮据,更有为果腹而犯愁。没有天灾,难道是人祸?于是,不甘心的人们抛却了沃土,俯就于昔日为祖辈讥为不务正业的副业上。于是,沃土抛荒,不再肥沃而板结;百里田野不再稻谷飘香,代之为浓浓的黑烟,刺鼻的化工气味;阡陌不再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代之为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水泥森林;河道不再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代之的是白色漂浮物阻塞于乌黑发臭的死水上。盘中餐有剩余了,身上衣变轻柔了,出行有车代步了,楼房也不再为“秋风所破歌”了。可已然砂石化而无法复原的沃土那里去寻找?浙江能有几块这样的沃野可供挥霍?中国又能有几块? 4*,q 1yK  
4*,q 1yK  
    相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这里一直被鄙视称为“蛮夷”。除了隔壁的临海依灵江早建城为台州府外,天堑灵江之南基本属于未开化的荒芜之地,“温黄平原”更是一片汪汪大洋。和长江三角洲,珠江平原的形成不同,“温黄平原”不是靠河水冲刷堆积泥沙而成,而是靠无数双满是老茧又为寒风开裂的粗手,垒泥巴成海堤,挡海水于外逐代围垦而成。那真是泽被万代的工程,善莫大焉!世人只记得万里长城,惊叹其工程之浩大;然其除却劳民伤财、徒耗国库、供后人凭吊外,到底能为黎明百姓造福几何?千百年来,默默承受海水撞击、腐蚀的一条条百里无名海堤,连个名字也不曾留下就被匆匆拆除。因为在其更靠近大海的东面又修筑起了另一条长堤。曾经挡潮排灌,孕育粮仓,担负保家卫民的长堤,已经完成其使命。就这样“挥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半点怨言,不曾留下只言片语。我努力搜寻记忆,努力回想父辈们的片言只语。谢思德围,一个以人名命名的地方,一个非常近海的小地名,一个至今还未完全改良的土地,因为我村里一片橘子园坐落于于此而让我依稀记得其名字。谢思德——一个生平无从考究的名字、一个积极致力围垦而有幸留薄名于后世的前辈、一个为这片“温黄平原”之崛起而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之杰出代表。请接受我,一个沐您恩泽的后人的凭吊。 4*,q 1yK  
4*,q 1yK  
    因地方偏于一偶,不曾为历代兵家所器重,也正如此免却了诸多战祸。方国珍曾盘桓于此自立为王,然朱元璋“卧榻之旁岂能容他人酣睡”!但总体是和平交接,不曾波及无辜。最大的劫难恐怕就是倭寇为患时期,但毕竟只是匪患,不曾有过大规模的战争。昔日蛮荒不毛之地,通过祖辈不懈的勤劳,而今已成一方热土,人口稠密得令人咋舌!仅有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却要容纳三百多万人口。以至于说今日为争夺饮水而致地面下沉;当然这得借助于仪器测试、资料的报道才能了解。别说外来人,就是土生土长的我,也不一定能察觉。但有点足可以佐证其人口之稠密:房子。《水浒》描写的“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之景象,我是一直无法体会其中之韵味,直到长大后去了一趟贵州才有了切身之体会。这里的人热衷于造房子,尤其喜欢将房子建在公路两边,即便是节衣缩食,房子断乎不能寒碜,更当作是迎娶媳妇之首要条件。在不曾有房产概念的过去是这样,而在大江南北热炒房产的今日更甚!不论是国道、省道,还是村道,两边延绵对称的尽是房屋。也许只有东边近海的农场尚有一些空旷之地,更也许不日后,空旷地又雨后春笋般耸立起水泥森林。空旷又将不复再空旷矣! 4*,q 1yK  
4*,q 1yK  
    这方乐土,来之不易!开垦的故事,充满着血汗、辛酸、疲乏、委屈、失望和无奈。淤泥筑就的长堤将海水阻挡在外,咸而软的淤泥地荒芜不毛,根本无法落脚,只能洒落些咸青种子,任其自生自灭。咸青在吸收大量盐份的同时努力成长着,成熟而结籽的咸青,又为风吹裂复将种子撒落其间。多年的轮回,成就了茂密的“咸青”林。海风也不闲着,昼夜不息地抽刮着这片裸露的淤泥上,并逐步风干。待人们能直立行走其上时,收割了咸青运回家当柴火,或直接焚烧其上做肥料。于是,人们扛来农具开始耕作。垒泥成垄、掘泥成沟、挖泥为河,淤泥荡看上去总算有了点生机。栽橘苗,植棉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继续淡化着盐地;顺应时节变化,套种一些豆类、瓜蔬等耐旱作物于其间。一面为增加收入,一面固氮肥于泥土。欲求丰硕收获,必先辛勤耕耘。勤劳的百姓或船载、或车拉、或肩挑猪粪、牛屎、人尿,撒布其中。松土、施肥、耕作、筑渠、修路……。日出而作,日落才息;更有人结庐于此细心呵护。一分耕耘,难得半分收获!面对着“事倍而功半”之“憨业”,祖辈们依然无怨无悔,世代坚守并传乘着。翻耕又平整,平整复翻耕。番薯、甘蔗、大豆、麦子、油菜,轮番上阵播种。终于,泥土松软了,河水清淡了。抽河水灌其上,植水稻于其中,良田总算改成了。炊烟起、鸡犬闻、童叟笑、稻花香。泥泞小路变衢道,破矮茅舍换楼房。昔日人迹罕至蛮荒地,而今生机郁郁葱葱。“前人植树、后人乘凉”;爷辈围垦,孙辈种稻。已然安居乐业的祖辈,却不肯安于坐享已成,复又开始东进围垦。 4*,q 1yK  
4*,q 1yK  
    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来一直陪着这方水土。无论是最北端的黄土岭、最南面的大溪,还是最靠东角的松门,更有为椒江所隔的椒北前所,都曾留下过脚印。在这片平原上随便停留,何处不曾是橘子满枝头?田野翻稻浪?而今,我安家在温岭,混迹于黄岩。每星期往返于温黄平原中,满目所见不是宽广道路上的车水马龙,就是厂房大厦的林林立立。祖祖辈辈呕心沥血,历千百年积攒下来的良田,在开革开放的弹指一挥间,瞬间消耗殆尽。面对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 此贴被美丽的神话在2007-12-07 15:34重新编辑 ]
离线梁同

发帖
135
蜂蜜
926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12-06
近来做文  喜欢喋喋不休  冗长而乏味  近乎自恋 却又舍不得删减 4*,q 1yK  
不详的征兆 4*,q 1yK  
哎  挣扎中

发帖
5788
蜂蜜
19237
威望
36
宣传贡献值
17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12-06
又见泼皮老爷大作,可喜可贺!建议再配上图片:) 4*,q 1yK  
4*,q 1yK  
4*,q 1yK  
我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山里丫头,对发达温黄平原不太熟悉,大部分的同学都来自那里,我只去过两回,非常感叹她的大气、现代、秀美和神速发展。在这里,我又认识很多来自温黄平原的朋友,秋老大、落、110、小筑、同老爷、李呆,水木青青,鲁子敬酒。还有先到路桥现在温岭工作的115,希望有机会,到温黄平原好好游玩。
做一个快乐的人!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2-06
引用第1楼梁同于2007-12-06 15:07发表的  : 4*,q 1yK  
近来做文  喜欢喋喋不休  冗长而乏味  近乎自恋 却又舍不得删减 4*,q 1yK  
不详的征兆 4*,q 1yK  
哎  挣扎中
4*,q 1yK  
此篇是有那么点絮絮叨叨之嫌,看到一半,我就有着和同老爷的最后一段的感慨:何处不曾是橘子满枝头?田野翻稻浪?面对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发帖
5788
蜂蜜
19237
威望
36
宣传贡献值
17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2-07
蜂鸣的朋友,午夜的朋友,不看此篇就太可惜了,飘蓝加亮了~~~
做一个快乐的人!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2-08
同老爷的地理方位学得很好,北方的朋友若想来温黄平原,依此而行,必不会迷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小筑

发帖
4097
蜂蜜
24244
威望
24
宣传贡献值
176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2-08
家乡的经济发达,是该喜. 4*,q 1yK  
身为台州人,是很幸福. 4*,q 1yK  
发达之带来的后遗症,是该悲. 4*,q 1yK  
有同老爷这样一个文友,是小筑的幸福! 4*,q 1yK  
4*,q 1yK  
好,送花花啦~~~ 4*,q 1yK  
平和、宁静,一种风轻云淡的美丽......
我的淘宝店:http://chejishi.taobao.com/
离线胖鱼

发帖
424
蜂蜜
1155
威望
13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2-10
楼上的请注意自己的发言(发现你的N多次发言,都是这么的“标新立异”) 4*,q 1yK  
论坛是一个大家交流的地方 4*,q 1yK  
敬重他人 尊重自己
离线梁同

发帖
135
蜂蜜
926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12-10
楼上的 谢你侠义心肠 4*,q 1yK  
不过 老泼皮之所以为老泼皮 4*,q 1yK  
断不会计较 4*,q 1yK  
言论自由  各家自有各家的理解 4*,q 1yK  
也正因此  方能百花齐放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2-10
自来到黄岩起,就为置身于富饶的温黄平原而自豪。但还是第一次读到专门为温黄平原而写的文章,从文中能体味到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影如虎
发帖
98
蜂蜜
846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12-11
能写这么长的文章,可喜!
离线溪畔青篱

发帖
2069
蜂蜜
20015
威望
38
宣传贡献值
169
交易币
0
好评度
183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12-11
只有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才会写出心中的所喜所忧! 4*,q 1yK  
最近妈妈眼睛开刀,一直没有时间上网,今天得闲,终于看到楼主的美文。值得一读!

http://blog.sina.com.cn/lyjx 溪畔青篱的博客
http://www.fming.net/blog/index.php?uid=2381
离线梁同

发帖
135
蜂蜜
926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12-13
祝愿我们的妈妈 4*,q 1yK  
4*,q 1yK  
好,送花花啦~~~ 4*,q 1yK  
早日痊愈 复见阳光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